门槛效应的生活例子 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门槛效应的一个生活例子)
跨过门槛后,我进了房子 。门槛效应就是从低要求开始,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当他们对别人提出一个简单的要求时,他们很难拒绝,否则他们害怕别人会认为他们不厚道 。当人们接受简单的要求,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为了保持认识的统一,给外界留下一致的印象,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接受更高的要求 。心理学家夏迪尼在为慈善机构募捐时,只加了一句“哪怕一分钱都好”,他就筹到了两倍的钱和物 。
定义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来说,人们不愿意接受更高、更难的要求,因为这需要时间和精力,很难成功 。相反,人们愿意接受更小更容易的要求,只有在更小的要求实现后,人们才会慢慢接受更大的要求,这就是“门当户对”对人的影响 。明朝洪子澄也讲过这个问题 。在《菜根谭》中,他说:“攻击人不要太严,要想一想;教人不要太好,要使人追随 。”
实验
这种效应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里斯在1966年的“无压力屈服——上门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随机采访了一群家庭主妇,让她们在自家窗户上挂一个小招牌 。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拜访这群家庭主妇,要求在院子里放一块不仅大而且不太漂亮的牌子 。结果,超过一半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同时随机采访了另一批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在院子里放不仅大而且不美观的招牌 。结果只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表示赞同 。
类似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去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屋前竖起一个写着“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这个要求是直接向第一居民区的人提出的 。结果被很多居民拒绝,被要求的人只有17%接受 。在第二个居民区,首先要求居民签署一份赞成安全驾驶的请愿书 。这是一个很容易的小要求,几乎所有被要求的人都遵守了 。几周后,他们被要求竖立卡片 。结果,接受者实际上占了被询问者的55% 。
分析
研究人员认为,人们拒绝困难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一旦他找不到拒绝一个小要求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样要求的倾向;当他参与到这个活动的一小部分时,他就会有关注社会公益的感知、自我概念或者态度 。这时,如果他拒绝了后面的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和谐,于是恢复协调的内在压力就会使他继续工作或做更多的帮助,使态度的改变持久 。
不言而喻,前一批家庭主妇之所以同意一半以上,是因为在此之前向她们提出了一个更小的要求;后一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低于20%的原因是,她们以前没有被要求更小的要求 。换句话说,前一组家庭主妇的赞同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潜意识里总想给人留下一致的印象 。
相关故事
一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师父只教他一堆小猪吃草 。寺庙前面有一条河 。每天早上,小和尚抱着一头猪跳河,晚上再把它带回来 。后来,小和尚不知不觉地练就了一身好臂力和轻功 。原来小猪一天天在长大,所以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这才明白师傅的用意,原来这也是“门当户对效应”的应用 。
“登门心理效应”反映了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存在避重就轻、避重就轻的心理倾向 。据该报报道,在一次万米长跑比赛中,某国一名实力一般的女运动员获得冠军 。采访人员们纷纷询问它的玄机,她说:“别人都把一万米作为一个总目标,我却把它分成十段 。第一公里,我要求自己领先,这很容易做到,所以我做到了;第二公里,我也要求自己领先,不难,就做到了...就这样,我每一公里都保持领先,超过了一定的距离,所以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尽管我的水平不是最高的 。”事后,她的教练说她成功运用了“门当户对效应” 。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美玲心理咨询中心官网:www.xl699.com或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美玲心理世界(hml699)
收集0条评论 。
【门槛效应的生活例子 门槛效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