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观后感简短 赵氏孤儿观后感

(王婷 , 安艺术研究院)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 。相关历史事件早在《左传》中就有记载 , 情节故事简单粗糙 。只有在司马迁的《史·赵佶·时嘉》、《刘向新序》和《说苑》中才有详细的记载 。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被奸臣陷害而死的故事 。幸存的赵氏孤儿长大后为家人报了仇 。作为中国戏剧中的一种悲剧 , 它反映了中国悲剧的文化精神 。与《袁》、《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悲剧 。中国的悲剧故事明显不同于西方 。虽然我们悲剧的对立面在冲突中被摧毁 , 但死亡往往能让正义得到伸张 。西方悲剧人物的毁灭是罪有应得 , 所以解决冲突的方法一定是和解 。而《赵氏孤儿》则是正义势力经过反复斗争 , 最终战胜并消灭了邪恶势力 。正义的胜利不是和解 , 而是正义在接连不断的斗争中战胜邪恶 。而且会夹杂着亲情 。使人在性的层面上更加高尚 , 甚至有点“大义灭亲” 。正是这种“血缘”的基本文化 , 造就了中国悲剧的独特性 。
《赵氏孤儿》是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 , 曾被搬上京剧、话剧、舞剧、人体剧、电视剧和电影的舞台或银幕 。我这次看的音乐剧是根据英国诗人詹姆斯·芬顿的同名作品改编的 , 改编自元代作家纪的《赵氏孤儿》 。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熟悉的故事在剧情上有太多新意 。纵观全剧 , 能感觉到导演把东方哲学的宿命论和古希腊命运的悲剧叠加在这部音乐剧上 。
全剧三个小时 , 歌曲和对话感觉平分秋色 。我也看过一些国外的原创歌剧 , 发现其实对白不多 , 以歌曲为主 , 所以这次演出的音量比较大 。确实有人中途离开演出现场 , 支线感觉略显臃肿 , 叙事节奏缓慢 。上半场 , 程英救了孤儿 , 下半场 , 赵谷报仇 。我觉得前半段的故事叙事几乎和传统文本没什么变化 。可以说还是沿袭了传统书中的故事 。到了后半段 , 赵谷的复仇情节很紧张 , 但音乐反而让人觉得紧张 。尤其是后半部 , 除了复仇主线之外 , 还有另一个穿越山川见世面的程波和秘密实施复仇计划的魏将军 , 使得后半部的叙事过于分散 。同时 , 这个守护多年的秘密将在后半段被揭开的张力与剧中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过京剧《赵氏孤儿》的更喜欢用忠诚和感恩来拯救孤儿 。所以他很反感妻子反对救助孤儿 , 也有必要这么做 。如果妻子反对甚至威胁要杀妻子 , 儿子被杀是没有“人性”的 。知道真相后 , 程波几乎不愿放弃屠岸贾 , 直接转向了复仇之路 。传统的书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 所以人物形象往往是“脸谱化”的 , 而不是对人性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诚然 , 这部剧的故事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 , 所以无论它是否紧凑 , 我们大多数人都能看懂 , 故事的发展我们也会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在这方面 , 我个人觉得可能需要编剧重新梳理一下支线剧情 , 它的出现是否丰富了故事主线 。
【赵氏孤儿观后感简短 赵氏孤儿观后感】整部剧最神奇的是 , 在所有的中文版本中 , 程英最无辜、最牺牲的儿子始终是贯穿整部剧发展的一个符号和重要人物 。然而 , 没有具体的演员可以在剧中表演 。这部歌剧版的《赵氏孤儿》借用了英剧版加入了贯穿全剧的之子的灵魂 , 让我们看到终于有人用爱的方式让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重现 , 人性中柔软的一面也被表达出来 , 而不是因为这个角色 , 我也被演员方淑剑所吸引 , 完美的舞台表现力 , 全视角参与全剧的全过程 。看到自己被亲人牺牲 , 我把恨和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还是很遗憾 , 程英紫英精神的存在 , 仅仅作为一个观众贯穿全剧 , 似乎缺少了一点推动剧情的作用 。只有在最后与程英的互动中 , 才感觉到他有一个特定的“剧本” 。但是 , 这个出场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导演对“生活”的敬畏 。但我还是希望能听到这个“第三世界”孩子的一些唱腔 , 希望导演能安排一些这个“惊喜”的人物和“真实”的世界人物之间的对话 。
作为一首音乐歌曲 , 听当然是第一位的 。该剧邀请了中国台湾著名音乐人金培达 , 历时近两年完成 。金老师说:“每部剧的音乐都需要不同的时间 , 但这次问《赵氏孤儿》 , 我会开玩笑地说 , 用了60年 , 大概是一辈子 。”真实的构思时间可能远远大于实际的写作时间 。他认为好的沉浸式音乐应该去体验人物 , 理解每个人物的情绪 。通过器乐的运用、音乐体裁的选择和表现语言的丰富 , 《赵孤儿》中的许多唱段都具备了同时刻画强弱、悲壮和温暖的能力 。同空室 , 快速解释矛盾双方 。金培达希望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乐谱 , 我看剧也确实能潜移默化地体会到 , 但毕竟只是一目了然 , 真的没有那种强烈的感觉 。但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位音乐家在剧场里想要表达的观点 。歌剧演员的唱功到了现场就能明显感受到 , 现场的震撼只有真正到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到 。演员的实力让音乐更直击观众的内心 , 很多时候我身上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当然 , 商业演出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流量”明星 。这时候唱功不好 , 确实会降低观众对整部剧的观感 。可能这些“流量”明星努力了但是真的克服不了那个专业的“差距” 。但那晚所有演员的表现近乎完美 。只是我觉得直播字幕真的有点“古怪” 。唱的词都会有电子字幕 , 台词却没有 , 这让一些观众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听台词都有些困难 。特别是 , 屠岸贾的演员来自台湾省 。虽然我听得出来他已经很努力的让自己的口音接近普通话了 , 但是观众听对白台词还是有些困难 。希望字幕组下次能将所有台词电子化呈现在舞台一侧的大屏幕上 。
西方戏剧要求演员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 写实的舞台布景 , 借助现代科技和绘画成就求真 , 要求舞台的幻觉是立体的空 , 这就驱使戏剧走向一个时间集中、固定空的狭小空空间 。我这次买的区域是负一层右侧第10排 , 是陕西大剧院座位中比较好的位置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舞台上方的背景 。《赵氏孤儿》的舞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破旧的框架 , 在入口的一侧 , 有一个不规则的白色舞台地板 , 意味着虽然国家分裂 , 山河长存 。水墨画卷 , 还有程英在长光区独自行走的决定 , 地狱般的红光闪烁展现生死时刻 , 人物巨大的身影倒映在阴暗的一面 。尤其是公孙杵臼和程英携手的光影越来越大 。这样多变的光区 , 既讲述了剧情 , 也讲述了人物的心情 。灯光表现真的可以用用尽到极致来形容 。有雷电 , 有雨滴声 , 有马蹄声 , 有杀戮的刀光剑影 。充满了临场感和紧张的气氛 。这次演出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演员将从观众舞台进入 。观众有四次走下舞台的机会 。在上半场 , 程英进城两次 , 士兵参观城门一次 , 而程波在下半场环游世界一次 。这些戏剧设计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戏剧故事 , 比传统的打破“四面墙”的方式更具戏剧性的审美体验 。
至于漂亮的服装 , 看不出这是哪个朝代的服装 , 发饰也很现代 。有的是短发 , 有的是丸子头 , 有点随性 。服装有很强的立体感 , 可以表现人物的高挑形象 。婴灵的衣服是白色的 , 那是高高在上的感觉 , 像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走 。剧中飘的感觉完全可以体会到 。群舞的白衣服可能是为了更好的配合灯光效果而设计的颜色 。士兵宽大的裤腿也要用来表现高大威猛的形象 。虽然整体风格略显凌乱 , 但也能看出设计师的用心 。我唯一不明白的是 , 陪着公主的歪死树在放《孤儿》?那为什么不选择茁壮成长的绿树 , 而选择枯木 , 或许是为了让舞台画面有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感?只看一遍现场 , 真的很难理解导演在这里的意图 。接下来 , 我可能需要看看创作团队的一些解读 , 以便更好地理解《赵氏孤儿》 。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看看《赵氏孤儿》 , 感受一下如何真正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 传递故事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
编辑:刘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