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是怎样从新疆南疆到达北疆的? 新疆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怎么从南疆到达北疆的?)
提示:至今,在北疆随处可见维吾尔族人 。就伊犁而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常住人口约284万人,维吾尔族人口达到近80万,超过全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也是维吾尔族自身在维护边疆繁荣稳定中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 。
维吾尔族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它们的集中中心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天山南麓的绿洲,特别是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 。同时,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的集中地区 。还有少数维吾尔人居住在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吉木萨尔、奇台等地 。
在这些维吾尔人聚居的地区,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以前,今天的北疆没有维吾尔人 。这是因为维吾尔人的祖先,维吾尔人,在西迁西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涉及或者定居在今天的北疆 。当时的移民有两个主要部分:
迁到吐鲁番盆地,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 。周回鹘是公元9世纪西迁的回鹘的一支 。又名高昌回鹘、北庭回鹘、贺州回鹘 。其管辖范围东至哈密,西至库车,南至玉田,北至天山 。都城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以东) 。这部分基本属于今天人们所说的东江 。
在葱岭西楚河、淇河流域一带,本部回鹘与当地其他突厥民族组成喀喇汗王朝,又称葱岭西回鹘、阿撒兰回鹘 。鼎盛时期,东属库车,西属咸海,南有阿姆河,北有巴尔喀什湖 。这部分基本属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南疆地区和外西北地区 。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部分迁徙并没有延伸到今天的北疆,而是与东疆、南疆和西北地区的土著居民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人 。但是为什么今天北疆还有维吾尔人呢?先说北疆的伊犁 。
现在,很多人认为伊利的名字是甘龙起的,其实不是 。充其量只是一个名字 。伊犁因伊犁河而得名 。伊犁是最早的亮河,意思是河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早见于《汉书》,称为“伊犁”、“伊犁”、“伊犁” 。龙取名伊犁,也就是说从此史书中的伊犁、伊犁、伊犁都叫伊犁,这当然在原来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含义 。《西域通文志》说伊犁是回鹘语,意思是“耕庭扫地”,意思是庭院犁平耕种,小巷扫成废墟,意思 。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伊犁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伊犁,还包括西北和外围的一些地方 。西北大概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条约割让的中国新疆的领土 。这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 。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齐河地区,哈萨克语翻译为Semiryechye,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分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中亚河以东的周边地区,以伊塞克湖和楚河为中心,大致包括今天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江布尔 。
七大流域的七条主要河流全部流入巴尔喀什湖,其中伊犁河是最大的河流 。齐河地区是西部地区最好的地区 。伊犁河流入巴尔喀什湖的年径流量达到228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一半 。齐河地区素有“茫茫大海湿岛”之称 。有许多河谷地区,如外伊犁河谷、楚河河谷、塔拉斯河谷等 。,那里有大片的草原牧场和产粮区 。伊犁河谷依然人口密集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在西北地区生活繁衍,西汉时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长期有效的管理 。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是蒙古汗国,清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新疆,西部地区是清代哈萨克斯坦的藩属国 。西北西部地区是乾隆年间清军西征准噶尔的所得 。但在《中俄界西北》(同治三年,1864年,割让44万多平方公里)、《中俄伊犁条约》(光绪七年,1881年,割让7万多平方公里)等五个条约中,加上俄国占领的帕米尔高原3万多平方公里,俄国共割让54万多平方公里 。苏联解体后,随着西北的丧失,新疆的行政中心被迫内迁,从伊犁迁到乌鲁木齐,伊犁成了边城 。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前后曾发生过古越、古乌孙、北匈奴、歌洛鲁、回鹘、契丹等七次由东向西的民族迁徙 。乾隆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准噶尔的蒙古人有的跑了,有的逃了,很多都被杀了 。今天的西北和北疆一些地方的人口真的是空 。
根据今天的资料,准噶尔汗国的额鲁特蒙古四部中,回鹘部游牧在鸭绿江(今新疆塔城附近),杜尔伯特部游牧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硕特部游牧在乌鲁木齐,准噶尔部游牧在伊犁 。四部20万人 。但是,这些蒙古人似乎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不会耕种,而绝大多数的汗国是一个农牧兼备的好地方 。同时,粮食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于是汗国上层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抓南疆的维吾尔人自己生产粮食,这成为了维吾尔人去北疆的历史起点 。
需要说明的是,回鹘人的祖先,维吾尔人,在漠北是不会种地的,但是迁移到新疆后,很快就学会了这门手艺或者技术 。一方面,南疆的沙漠绿洲环境决定了它不适合大规模放牧;另一方面,当地原住民在到达之前会种地,有现成的老师 。
小河公主是中国考古学家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发掘的一具女性木乃伊 。虽然历经4000年,但木乃伊保存完好,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木乃伊之一 。出土的地方叫小河遗址或墓地 。去过小河墓园的人,第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小河墓园的沙山上,胡杨木柱密密麻麻地矗立着 。木柱140根,根据死者性别不同而不同 。女棺立于木柱前,木柱基本呈多边形,上粗下细,高约1.3-1.5米 。上部涂成红色,用羊毛绳缠绕,用草捆固定;男棺前有一个看起来像木桨的支架 。大的高达2米,宽约0.8米 。它被涂成黑色,它的把手被涂成红色 。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伴随着大量的胡杨种子,是当年人们对生生不息繁衍后代的祈祷 。也说明当地人至少在4000年前就已经有农业生产了 。
游牧民族维吾尔人的祖先到达这里后,正是通过他们的后代,不仅向当地的土著居民学习农耕技术,而且将自己融入到这些土著居民中,逐渐形成了维吾尔族,从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定居下来,成为一个可以耕种或漫游的民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准噶尔汗国的人才把他们迁到北疆从事农耕 。
桂(1717-1797),满洲里正蓝旗人(后因功升为正白旗),清代著名学者,大学士阿克顿之子 。在他的经历中,他取得了这样的重大成就:平定新疆,在伊犁开垦农田,打破大小河流,统一军队平定大小金川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初,阿桂率领满洲里500名索伦兵、100名绿营兵和300名回民农民到伊犁,这是伊犁屯田的开始 。但这一次屯田不成功,让朝廷觉得解决不了口粮问题,能否守住伊犁也不确定 。甚至很多大臣都说伊犁是“偏僻之地,沙漠众多,旧社会准驿马群疲惫,难以驻扎” 。但屯田失败的阿桂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坚持在伊犁屯田 。
龙批准了阿贵的提议,阿贵再次组织人力制造农具,重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之后,他给朝廷写了这样一份折子,大意是有两三千人曾在伊犁务农,然后在叶尔羌、喀什、阿克苏、乌什等城市随霍吉战逃回 。“有很多人愿意在这里工作,”他说 。为此,他建议取消各市户口的钱粮定额,以争取伯克人的支持,减少南疆维吾尔人来伊犁种地的障碍 。
阿桂的折子很符合乾隆的心意,因为他之前说过,“以前伊犁的土地都是人耕种的 。现在,土地一旦被平定,就会被搬回给人,和绿旗兵混在一起 。作为贵族家庭的一员,民和卓应该与将军和大臣们一起控制战场上的士兵 。有益农学后归吐鲁番,主客相安 。”
于是,1759年冬,阿桂带领三百名回鹘农民从阿克苏来到伊犁,成为伊犁最早的“回屯”生产者 。这300名回鹘农民最早位于察合台之孙、白达之子的河南伊犁海努克,是察合台汗国第五任可汗所在地,即今天的海努克乡一带,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中东部 。由于这300名维吾尔族农民和士兵的辛勤劳动,伊犁荒地在1760年获得丰收,“直到秋收,粮食收成翻了一番” 。
丰收之后,阿圭也算了 。他说,根据播种的数量,上面的土地将是20倍,中间的土地将是10倍 。保守估计可以获得24000石粮食,除了农民自己用,来年小麦成熟前可以供上千人食用 。也就是说,当年300个维吾尔族农民耕种的土地,可以提供1000名士兵一年的口粮 。
解决了口粮问题,阿贵的信心也增加了 。为了进一步发展伊犁垦荒,自1761年起,他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一是在伊犁牧群处于安静状态时,禁止外省人在伊犁购买马匹和骆驼,以保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吸引叶尔羌、喀什、阿克苏、乌什等地的回族群众到伊犁定居,扩大定居规模 。到什么程度?一个Gui要求增加700户,达到1000户 。
当时1000户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那时候的家庭不只是我们现在的三口之家 。当时人多,加上父母,一户至少五口人 。因此,粗略估计,一个Gui所需的人数至少为5000人 。虽然,据史料记载,1761年,回鹘定居外地的人数规模仅达到八百户,但仍是至少四千人的可观数字,也正是这些人成为了今天北疆回鹘人的源景 。
《清史稿》卷318《阿桂传》说,由于阿桂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伊犁将士开垦土地八千多亩,收获粮食二万七千一百多石;屯里有800户人家,平均每户40石粮食,总产量约32000石 。这样粮食稳定了边疆,回屯的人种的不仅仅是土地 。1762年正月,阿桂订立了具有约束力的条例,对屯兵的兵员补充、钱粮征收、官吏选拔、输出分配、家属供养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同年8月,古勒扎、乌哈尔里克等地城堡相继建成,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安远”、“绥定”城 。这两个城市完全是按照内陆城市的模式建设的,营房和房屋依次排列 。这些新城镇不仅是荒地管理的中心,而且通过吸收世界各地的商人而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 。“万里来去冉彦”——谁能说维吾尔人对祖国边疆的繁荣稳定有历史贡献 。
【维吾尔族是怎样从新疆南疆到达北疆的? 新疆维吾尔族】时至今日,北疆随处可见维吾尔人 。就伊犁而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常住人口约284万人,维吾尔族人口达到近80万人,超过全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也是维吾尔族自身在维护边疆繁荣稳定中发展壮大的具体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