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河湖保护生态内容,关爱河湖保护水生态手抄报( 三 )


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 。
《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 。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 。
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
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 。”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 。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 。
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 。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
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
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
3.保护生态环境的诗句
其实古代的环境(自然环境)远比现在好的多,从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能看出来,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很深入人心,古代虽然没有环保一词,但思想早就有,很早就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样的意境环境只有在古诗中了 。
连宗教都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 。对于那些暴殄天物,残害生灵者,死后要坠入地狱,忍受六道轮回之苦 。千百年来,佛教的这种慈悲思想,一直受到世人景仰,这也是“慈悲济世,寻声救苦”感应篇图说》有:“慈者,万善之根本 。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另至微,亦系生命 。人能慈心于物命之微,方便救护,则杀机自泯,仁心渐长矣,有不永享福寿者乎!”《太上宝筏图说》中说:“细物宜存保护心,昆虫也解报藏金 。初生草木休伐折,麟趾他年送好音 。”《文昌帝君戒杀文》中说:“动植飞潜,皆含生意;卵胎湿化,具见天心 。殊其形,不殊其性;异其类,不异其天 。二猪五鸡,王政虽资养老 。水师兽吏,条禁具有明文 。奈何溺于口腹,勇为残杀,号呼锋刃,宛转钻刀,伐彼命以养我身,心何忍也?天地之大德曰生,斯人之宅心曰仁,冬不启蛰,庭不除草,养得方寸,一块仁慈,一团生气,则此心即天地之心 。”又说:“天心好生,人心好杀,积习一至此乎!今劝仁人君子,破囊财以保物命,甘淡泊以怜众生,坐卧立行,留心爱护;儿顽童耍,词责伐生,善征福报,予不赘述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三中历数了各种罪孽:或飞鹰走犬,张罗布网;或放火烧山,穷林竭泽;或持弓矢刀杖,手揉足踏,坐按卧捺;或穿坑出土,折篱作障;或剖胎破卵,热汤泼地;或断其头足,剥裂皮毛;或猛火煎烧,沸汤烹煮;或生分子母,断其胎育;或固绝命根,令其永灭 。凡此种种罪恶,必遭报应 。伊斯兰教也主张对万物应存仁爱之心,爱惜万物,合理开发自然 。《古兰经》和《圣训》中都有“对动植物及一切自然之物应存仁爱之心,禁止宰杀幼畜,砍伐幼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