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胆

青鱼胆《中药大辞典》:青鱼胆拼音Qīnɡ Yú Dǎn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或胆汁,青鱼剖腹后,割取胆囊,悬挂通风处阴干 。鲜用随时采集 。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肝、胆 。"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
功能主治泻热,明目 。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 。
①《食疗本草》:"益人眼 。取汁注目中,主目闇,亦涂热疮 。"
②《纲目》:"消目赤肿痛,吐喉痹痰涎 。"
③《本草汇言》:"胆汁干收,点一切目赤翳障 。"
④《本经逢原》:"水磨点喉痹、痔疮,与熊胆同功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外用:点眼或涂敷 。
注意《本草经疏》:"目病非风热盛而由于血虚昏暗者,不宜用 。"
复方①治目赤障翳:㈠青鱼胆频频点之 。一方,加黄连、海螵蛸各等分 。(《纲目》)㈡川连切片,井水熬浓,去滓煎成膏,入大青鱼胆汁和就,入片脑少许,瓶收密封,每日点之 。(《龚氏易简方》)
②治枣花翳内障:青鱼胆、青羊胆、鲤鱼胆各七个,熊胆一分,牛胆五钱,麝少许,石决明一两 。上为末,面和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茶下十丸 。(《眼科龙木论》坠翳丸)
③治喉闭及骨哽:腊月取青鱼胆阴干,患者即以胆少许口中含,咽津 。(孙思邈)
④治急喉痹:大青鱼胆(新瓦上焙干,去膜取末)、蛇蜕皮(去沙土,碗内烧灰,研令极细)、白药子(新瓦上焙干)各一钱,白僵蚕(直者,去丝嘴,新瓦上焙干)、白矾(铁铣内飞过留性)各一两 。上并为细末,再以乳钵和研令匀 。每用半钱,吹入咽喉 。若病轻,以多年白盐梅肉细切,入前项药同捣匀,丸如大鸡头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如白梅稍干硬,用热汤浸软取肉细切用 。(《百一选方》)
⑤治恶疮白秃:青鱼胆、木鳖子、牛耳大黄 。共研细,调匀涂 。(《四川中药志》)
临床应用清除鼻腔内水蛭:将腊月收集之青鱼胆阴干后磨成细粉备用 。先用麻黄素溶液滴鼻(即可见到水蛭),再用棉签蘸青鱼胆粉末少许,涂于水蛭身上;稍待片刻,水蛭失去吸盘之附着力,即可用镊子夹出,或令患者自行擤出,无任何痛苦 。试用13例,均获成功 。
【青鱼胆】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鱼胆拼音Qīnɡ Yú Dǎn
英文名Black carp gallbladder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胆囊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胆囊,洗净,取胆汁鲜用或晾干 。
原形态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 。头顶部宽平 。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 。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 。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 。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 。臀鳍3,8-9,无硬刺 。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 。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 。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 。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 。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