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历史起源和习俗2022 腊八节起源于( 二 )


腊八节的历史起源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
《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 。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 。”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用之当时 。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 。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 。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
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 。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 。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 。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到初五晚准备就绪,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夫到庙里监督称粮、运柴 。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 。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宫灯照耀、香烟袅袅、古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 。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 。据史料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 。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
福州腊八粥的介绍
福州人在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
福州人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咯 。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