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别称及意义 中秋节的别称有什么?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秋节的别称及意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
中秋节的别称
1、仲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
2、八月节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 。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 。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
3、女儿节
民间拜月,每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届时也必须返回婆家过中秋,北方民间还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女儿节 。
4、兔爷节
老北京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习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 。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
6、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 。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7、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8、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 。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 。成群结队,川流过市 。晚上拥出村口 。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
中秋节意义
许愿
再次,该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许愿的节日 。当然,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 。通过在节假日对于月亮许愿,如事业问题、健康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往往也是比较灵验 。当然,我们不应当用这种功利来交换对于祖宗的祭拜吧!当你对祖宗的祭拜是出于真心的话,我相信心诚则灵,那你许的愿望,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必然是能够实现的 。但如果你是怀着虚情假意来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你会后悔莫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