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之谜)
又是一个从年底到新年的跨越 。在陕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无误地将2021年的第一个零时时间送到千家万户 。
北京时间是中国的国家标准时间,起源于陕西,由陕西国家授时中心发布 。为了把“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几代中国科研人员一次次在关键技术“零”上取得突破,实现了授时技术的自主可控,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这是中科院国家计时中心计时实验室显示的北京时间(资料图)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晓摄
授时,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向用户发送时间信号 。1949年9月28日 ,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东八区使用北京时间首次广播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租用短波电台授时,主要依据各天文台联合测报维护的天文时间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陕西天文台,即国家授时中心的前身,1966年向全国提供授时服务 。首批到陕西天文台报到的23名大学生之一、陕西天文台原台长齐冠荣说,凭着“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搬一座天文台”的战斗精神,这座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的天文台于1971年如期建成并试播 , 使我国具备了全国全覆盖的高精度陆基短波电台连续授时能力 。
70年代末,陕西天文台通过国产原子钟建立了国际原子时系统 。80年代浦城也建成了长波授时站系统,精度比短波授时高1000倍 , 达到微秒级 。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原子时和长波授时系统的相继建立和运行,满足了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 。”关荣说 。
“0到1”的14项突破
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时间单位的定义从天文时间改为原子时 。高性能原子钟在时间系统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 已经成为各国的战略资源 。中国虽然有能力研制原子钟,但对于高性能的铯原子钟,却长期无法实现技术突破 。
2005年,现任国家授时中心主任的张守刚受命于国家授时中心,在相关研究“零基础”的情况下开始了中国高性能原子钟的研究 。
“我们团队攻克了材料、工艺等技术难关 。经过15年的努力,2020年成功研制出两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铯原子喷泉基准钟,使北京时间具备了自主校准能力 。”张守刚说 。
此外,张守刚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小型铯原子钟,打破了外国的垄断 。目前年产量约120台,扭转了守时依赖进口的局面 。
“高性能国产铯原子喷泉钟和光泵小型铯原子钟的研发成功,解决了我们守时的核心问题,实现了自主可控 。”张守刚说 。
得益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原子钟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中国标准时间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在不断提升 。目前,中国是与国际标准时间偏差小于5纳秒的五个国家之一 , 远好于国际要求的100纳秒 。
北京时间采用“协调世界时”,即原子时和世界时在地球自转的基础上“协调”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合作等原因,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停止了通用时间的计量 。近年来,围绕新的应用需求,国家授时中心建立了基于数字天顶管和甚长基线干涉技术融合的世界时测量系统,实现了世界时的亚毫秒级独立测量 。
除了高性能原子钟产品的“从无到有”和世界时的自主计量,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 , 国家授时中心已14次实现关键技术“0到1”的突破 。
国家利益扩张到哪里,时间服务就去哪里 。
如今,我国已形成“原子钟-守时-授时-使用”的完整时频学科链条,以“时间-信号-轨道”为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研发技术优势 。北斗导航系统的开通,为未来我国立体交叉授时系统的建设增添了一个关键拼图 。
张守刚表示 , 高精度时间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迫切需求 。未来的互换授时系统将主要由基于[/k0/]的卫星授时、[/k0/]站间授时、地基长波无线电授时、光缆授时等组成 。 , 可将长途和跨区域主要设施间的时间同步精度提高三至四个数量级 。
作为我国立体交叉授时系统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面授时系统”已于2020年在Xi安开工,并将在5年内运行,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
【“北京时间”的奥秘 在线北京时间】“中国70多年的时间服务,是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缩影 。没有综合国力的强大 , 就没有今天的北京时间 。”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书记窦忠表示 , 在“十四五”和未来的征程中,坚持创新和科技自强,永远在路上 。
推荐阅读
- 蜜蜂会跳什么舞
- 手术室门口等待的心情说说 老婆进手术室怎么发表心情
- 凉席正反面怎么判断
- 用锅蒸蛋糕需要多长时间 蒸蛋糕要多久
- 兰蔻第二代小黑瓶怎么样
- 茶可以解百毒吗?
- 厦门湖里区领导带队开展安全检查 枋湖客运中心
- 秋季冰箱冷藏1-5档哪个最好
- 蜜蜂会选择哪些花采蜜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