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郭沫若写反七步诗 郭沫若反七步诗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鲁迅和郭沫若都写过反七步诗)
很多人都能自如地背诵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曹植不是想写诗,也不是想逞强,而是想保命 。曹植因为他的才华,让弟弟曹丕寝食难安,害怕他的才华被用来争夺皇帝的宝座 , 所以一直想除掉他 。
有一次,在朝廷上,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否则追究责任 。就在大家都以为曹植会死的时候,曹植变成了七步诗:
煮豆子,烧豆子 , 在水壶里哭泣 。
同根同源,为什么急着炒?
曹植用豆和豆来形容兄弟之间的不和 。就连一直想杀曹植的曹丕也一度被感动 。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曹植的才华,用七步曲作了一首诗救了自己,而是这首诗的内容打动了曹丕,曹植才得以保命 。
曹植当然想不到 。这首七步诗,他在关键时刻口口相传,将会流传千古 。多少人吟诵这首诗,来表达兄弟不和、内战时的心情 。这首诗的内容早就从兄弟间简单的不和中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 这也是它能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 。
在20世纪20年代 , 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鲁迅 。他是敢于思考、敢做敢说的最伟大的人 。当时北京学生集会反对北洋军阀派来的校长,遭到残酷镇压,但校长开除了徐光平、刘和珍等6名学生领袖 。那就是鲁迅《纪念刘金标赫哲族》里死在刘和珍的那个女孩 。
校长做出这样的决定后,又找了一支笔,写文章诋毁学生,奉承军阀和校长 。鲁迅不干了,怎么能这样颠倒黑白?于是,大文豪鲁迅把曹植的七步诗活生生地“扒下来” , 写出了第一首反七步诗《为豆子报仇》,发表在《北京报副刊》上,抨击反动势力 。
煮豆子,烧豆子,在水壶下哭泣 。
我跟你熟 , 正好跑个教椅 。
很好理解 。我跟曹植说的是一回事,就是烧豆和煮豆,但观点完全相反 。豆子在锅下哭:我都被烧成灰了 , 把你煮了,你拿去摆酒席讨好军阀吧 。从这个意思可以看出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以教育为名残害学生的反动校长的画皮,突然被鲁迅揭开了 。真的是深刻无情!
鲁迅自己说这是“活”了曹植的七步诗,其实这首诗是针对当时的事件,直指反动校长 , 爱恨分明,为学生报仇,揭露了反动校长的卑劣伎俩 。所以这首诗一发表,就受到了广大进步学生的称赞 。很多学生朗诵这首诗 , 走上街头,喊着口号,反对军阀专制!
大约20年后,另一位大作家郭沫若出招 , 也写了一首反七步诗 。就像鲁迅一样 , 也报了豆子的仇 。不同的是,郭沫若写的是六句话版本 。
众所周知,曹植的七步诗有两个版本 。上面说的是四句版,七步诗的六句版是这样的:
把豆子煮成汤 , 用黑豆泡成汁 。
谷壳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这是同根生的,炒的太急了 。
版本6与版本4的含义相同 。锅里烧豆的目的是过滤豆渣,留下豆汁做汤 。豆子在锅底下烧,豆子在锅里哭 。豆和豆本来是长在同一个根上的 。豆子怎么会被折磨的这么残忍和迫切!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就是根据这个版本写的 。全诗如下:
煮豆煮豆,化为灰烬 。
成熟的人在餐桌上弥足珍贵,灰烬是地里的肥料 。
如果不是同根生,为什么要自我毁灭?
郭沫若的诗说,豆子煮熟了,豆子烧成灰,豆子煮熟了 , 变得好吃,赢得人们的赞叹 。然而,豆腐却成了地里的肥料 。如果豆芽和豆子不是一根的 , 豆芽怎么会心甘情愿地被烧掉,化为灰烬成为肥料呢?诗中赞扬了曹丕作为兄弟的无私奉献,把灭弟的兄弟变成了甘愿牺牲自己的英雄 。这样的观点令人震惊!
从字面上看,鲁迅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都是在为豆子开脱 。郭的观点虽然过于偏激,但也不至于遭人唾骂 。但实际情况是,郭沫若的诗发表后受到了批评 。同样的想法 , 为什么遇到了相反的情况?
这是因为,鲁迅写《反七步诗》时,并没有为曹丕辩护 , 而是借用了曹植的诗的形式,内容与原诗无关 。其意义完全针对现实,战斗性强,思想内容深刻 。就从这首小诗,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 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
而郭沫若的诗,却没能跳出曹致远诗的窠臼,依然在兄弟相残的意义上兜圈子,只是反了曹丕的案子 。这首诗思想苍白,不能和鲁迅的相比 。同时 , 无论是七步诗的内容还是创作过程,作为弱者的曹植千百年来一直被人同情 , 而曹丕则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 。现在郭沫若颠倒黑白,能不引起公愤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