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下一句 生儿当如孙仲谋

孩子要生得像孙仲谋(孩子要生得像孙仲谋下一句),是心积2021-05-26 18:31:13创造的 。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述 。事实上,《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没有关于“草船借箭”事件的记载,在其他关于诸葛亮的史料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情 。好像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但是虚构也有一些史实的线索,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读了《三国志·吴专诸传》(包括裴松之注) , 注意到这样一段记载:孙权在汝虚口与曹操对峙时 , 乘大船观察曹军的情况 。曹操命弓弩乱射,箭射中了船的一侧 。这边偏了,船快要翻了 , 孙权就把船调头 , 用另一边来承箭,让两边都吃了苦头 。(裴松之引魏略)
【生子当如孙仲谋下一句 生儿当如孙仲谋】我推断 , 所谓“草船借箭”的情节 , 大概就是来源于这段记载 。只是把孙权换成了诸葛亮 , 把濡须口发生的事情换成了赤壁,把孙权与曹操在淮南地区的对峙时间提前到了赤壁抗曹时期 。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孙”穿“诸葛”和“以花代木”的方式,正是该书作者“扬刘贬曹,贬孙”的体现:褒贬皆能突出人物,贬则只使人物黯然失色 。这个史料说明孙权有很强的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能力 。
建安十六年,孙权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迁都 , 向西至秣陵(今南京) , 然后在汝徐口(今安徽无为县)以水为坞 , 抵御曹军入侵,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兵四十万 , 攻打汝徐城 。孙权率领七万群众抵抗,曹军受挫 。孙权多次挑战 , 曹操采取了坚持不下去的对策 。
据裴松之《李悟》记载,为了摸清敌情 , 孙权亲自乘船进入曹军阵地 。曹军士兵以为是吴军中的普通挑战者 , 准备进攻 。曹操判断,“肯定是孙权亲自来探我军虚实 。”
他下令不准攻击,不准随意射箭 。我想曹操的意思是实际观察孙权在附近的行为和情况 。两个对手都在努力摸清对方的真相 , 摸清虚实 。
孙权走了五六里路进了曹军的阵地 , 走回来的时候,就打起了鼓乐 。曹操看到孙权的船很坚固,武器精良,士兵衣冠楚楚,行动有条不紊,战斗力十足 。他不禁叹了口气,说:“有儿子就要有孙权那样的儿子(有儿子就要有孙仲谋那样的儿子);刘表的儿子就跟猪狗一样!”
僵持了一个多月后,孙权上书曹操说:“春水快来了,你还是趁早离开吧 。”在另一张纸上,他写道:“你不死,我一日不得安宁 。”
对曹操手下的将领说:“孙权说的是实话,不是骗我 。”于是收兵而归 。曹操和孙权虽然在战场上是敌人,在政治竞争中是对手,但在精神上却有“惺惺相惜 , 惺惺相惜”的感觉 。
从此,“生儿育女如孙仲谋”成了一句名言 。曹操的年龄比孙权大二十多岁 。他说的话应该是对孙权的最高评价 。后来诗人辛弃疾根据这句话写了一首词,他在词中称赞:“天下英雄之敌是谁?”曹与刘 。做一个像孙仲谋一样的孩子!“的确 , 孙权是与曹操、刘备争夺天下的英雄 。
曹氏家族,曹操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孙权足以匹敌他,也时常让他头疼 。比如赤壁之战,在短时间内粉碎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把荆州借给刘备,他吓掉了笔;在淮南地区与他对峙,拿孙权毫无办法 。儿子曹丕继位的时候,曹丕比他差多了 , 根本不是孙权的对手 。未来,曹睿和曹芳会更加重要 。
当然,刘备也算得上英雄,但比起孙权,恐怕差了那么一点点 。刘备自己把夷陵之败归结为上天要灭他,实际上说明他在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上不如孙权 。
至于他的儿子刘禅,别提了 。没有诸葛亮,蜀国不可能长久 , 要么被吴吞并,要么被魏灭亡 。所以在孙权同时代的君主中,曹操是唯一能真正称得上对手的 。
(作者黄仲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