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精选25句 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传(选自王阳明传25句)
王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精通儒释道,是心理学大师 。终其一生,文武天下,被誉为有德、有功、有主见的“真三仙” 。他的心性论对晚明的哲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遍及世界各地 。
《列传》是王守仁的演讲语录 , 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传记》收录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其心学发展的重要材料 。堪称心灵第一书 。
“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于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于‘良知’ 。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书是《列传》 。”要想了解王阳明 , 首先要读传记,了解他的思想精髓 。
1.心的本体是不动的 。心的本体是性,性是理,性素不动,理素不动 。聚义是还原自己内心的本体 。
【解读】王阳明称赞孟子“不动心”:他的内心充满了道德,他发现了一切事物的真相,所以他能从容地对待一切,使自己的心稳如泰山,不会被外界的名声所诱惑,不会大喜过望,也不会悲伤 。
2.没有善良和恶心的身体,但有善良和恶意的行为 。知善恶是良心 , 行善作恶是事 。
【释义】心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根本没有善恶之分,是原初空精神的纯粹之物 。善与恶随着人的思想同时出现 。人只要有思想,心就会动,人只要有心,只要有欲望,就必然伴随着善或恶 。当善恶已经存在的时候,区分善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能分辨善恶,这就是良心;如果没有善恶之分,就没有良心 。我们有良知,就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只会行善除恶 。
3.这不是比什么都没做错更昂贵,而是比能够改正错误更昂贵 。
【解读】价值不在于没有错误,而在于犯错后能够虚心接受和修补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他必须善于改正错误 。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革 。孔子高度赞扬颜回“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 。对自己的错误要严格要求,及时反思和改正 。只要别人的错误能及时改正,我们就应该宽容 。
4.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他不够自信,都把自己埋没了 。
【解读】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个层次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每个人都能想到一个圣人 。第二层是,一个人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寻求自助,从自己的内心寻求良知,寻求万物的真相 。第三个层面是,人们心中的“圣人”往往被自己不当的行为和观念所埋没和掩盖 。人要想成为圣人,就要摆脱这些遮蔽自己内心的行为和观念 。
5.对自己不利的学习 。责怪别人,只会看到别人不对,而看不到自己 。如果你能背对自己,你会看到自己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你会在业余时间责怪别人 。
【解读】一个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责怪别人 。王阳明告诫他,“学习要自省 。如果只责怪别人,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你能反省自己,就能看到自己有很多不足 。你怎么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6.如果你知道真相,你就会去做 。清楚地知道,仔细地观察,就是知道:知道和做是分不开的 。
【解读】这几句话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重要观点 。知行合一 。如果你真的知道一件事,你必须身体力行 。当做一件事的想法产生的时候 , “行动”就已经开始了 。只有采取行动 , 想法才能变成现实 。如果你自己去实践,你就会被人所知 。
王阳明认为,圣贤传下来的教义只有一个,就是知行合一 , 知行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自己知道的事情,才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
7、虚灵不暧昧,万物合理万物出,心不合理 , 心外无物 。
【释义】虚灵是指宇宙最初的朦胧、混沌、原始状态 。从人的角度来看 , 虚灵是指人向本真的回归,体现了每个人的真善美 。它大多存在于一种境界和风格中 。在王阳明那里,虚灵大概是和良知连在一起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达到“纯粹正义”、“无知”或“良知”的状态时,要小心,也就是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一个非常安静、专一、宁静的时刻,那么一切的真相就会自动出现 。所以心外无因,心外无物 。所有的局外人都在地狱边缘寻找鱼 。
8.那些不知道却不做的人 。知而不知,只是未知 。
【解读】我们自以为知道了一个很好的道理,却没能付诸行动 。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 。你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真正用“心”去理解 。知道是行为的开始,知道是行为的完成 。他们是彼此的开始和结束 。一件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能体会到其利弊的实际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