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

文章插图
1、张芝临池
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 。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
2、郑板桥学书法
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 。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
3、肖显拜师
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 。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 。肖显手举着自己书写的“天下第一”条幅让砍柴老人看,老人说:“这字写得并不好,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呢?”肖显不服气地说:“那就请您写字,让我们开开眼界如何?”
老人便脱下一只草鞋,用鞋头蘸着墨在纸上一挥,写出个“一”字 。这一横遒劲、浓枯、厚实、奔放,用笔颇有深法 。肖显看罢惊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说道:“老爷爷,我要拜您为师 。”老人道:“‘一’字似柴担,须刚柔兼而有之 。”肖显拜师之后,遂将老人写的“一”字贴在床头,日日观赏琢磨其用笔之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书法家 。
4、潜心苦学墨当饭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4个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分享】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 。有一次,他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竟然忘记了吃饭 。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 。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 。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