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鱼雷技术 鱼雷技术

鱼雷技术(中国鱼雷技术)
重型鱼雷作为海上作战的重要武器,具有自导自控功能,能够精确打击水中目标,同时也能对舰载机造成重创[/k0/] 。由于制造重型鱼雷对制导系统和动力系统技术要求很高,重型鱼雷的研发成本和技术门槛都很高 。放眼世界,能独立研制重型鱼雷的国家不超过10个,而能研制导弹的国家却很多 。为什么重型鱼雷比导弹更难造?
新朋友可以少关注,既方便浏览过往文章和视频 , 又能及时收到最新消息 。
为什么能研制重型鱼雷的国家这么少?首先,研制重型鱼雷不是一件小事 。为了节省资金,降低技术风险 , 北约国家曾数次尝试联合研制重型鱼雷 。1991年 ,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提议联合研制一种新型重型鱼雷 。目的是替换他们的F-17、DM2A3和A184重型鱼雷,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被迫退出 。但很多使用潜艇的国家不愿意承担鱼雷研发的巨额费用,直接购买北约盟国研制的成品重型鱼雷或轻型鱼雷,可以大大节省军费 。
其次,重型鱼雷的研制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题 。先进的重型鱼雷需要做到这三点:一是隐身性、机动性、速度好,有利于对方潜艇的防御;其次,鱼雷的动力系统需要具有能量密度高、隐蔽性强的特点 , 可以提高自身防护,避免被对方攻击 。第三,鱼雷需要在深海消除噪声,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探测到目标的位置 。
从上面可以看出 , 一枚作战性能优异的重型鱼雷,对综合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它不仅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性能 , 还需要将一些复杂的子系统小型化 , 放入鱼雷中 。同时,鱼雷也需要发展自导技术 。研制重型鱼雷的难度不言而喻 。
发展重型鱼雷的两个必要条件:制导系统和动力系统 。与低端导弹不同 , 鱼雷可以通过简单的有线指令来引导 。作为一种轻型鱼雷,只需要配备一个电机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速度 , 其制造难点在于制导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研发 。
鱼雷在内部结构和运行方式上相当于一艘“迷你潜艇” 。动力系统方面,鱼雷可以用螺旋桨推进,同时可以控制方向,结合高端技术和高端电子探测系统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轻型鱼雷的基础上发展重型鱼雷 。
由于重型鱼雷普遍超重,自身的直径和长度导致其在水中的阻力较大,使得普通电机无法满足重型鱼雷的使用功率 。重型鱼雷制造完成后,一般用于在深水中追击目标,而这个目标通常是核潜艇或舰船 。所以从速度上来说,鱼雷的速度一定要超过追击目标的速度 。
要在速度上赶上高速舰和核潜艇,鱼雷的速度不能低于50节 , 射程要在40公里以上,否则运载火箭本身就有危险 。
以美国1956年研制的MK48重型鱼雷为例 。它可以潜入800多个深水区,最大速度为55节 , 其动力输出系统的马力为500 。一旦发射,任何水面上的船只或潜艇都不能幸免 。
此外 , 由于重型鱼雷在深水中发射 , 其导引头设计也不同于普通导弹 。普通导弹的信号处理相对简单,一般采用雷达或红外制导等常规设计 。但由于深水中电磁波的减弱 , 应用在普通导弹上的GPS或红外技术会失效,所以重型鱼雷的电子级别很高 。惯性测量单元计算位置和声波来完成制导 。
惯性测量单元计算技术需要使用廉价的机械陀螺仪 。同时,为了使鱼雷能够在深水中低噪声识别潜艇,其导引头还需要采用昂贵的CBASS,即宽带声纳系统 。CBASS可以有效探测深水中目标发出的噪声线 。
重型鱼雷的导引头通常采用复合制导,前半段由线控指令引导,通过调节末端的主被动宽带声纳来追踪目标的方向 。其中 , 主动声纳可以探测敌舰位置,也可以通过探测舰船尾流中的空空气炮实现尾流制导,而被动声纳可以通过目标发出的噪声线进行识别和探测 。在实战深水条件下,识别探测敌舰声纹相当困难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 据报道,这是通过在重型鱼雷的开发中使用相关技术来实现的,这是一项重大突破 。
鱼雷如何在海战中帮助军队?很多人说导弹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可以取代鱼雷,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鱼雷在攻击性和破坏性上远远优于导弹 。发射重型鱼雷很容易直接把一艘大船炸成两半,而导弹最多能损伤摧毁它而不直接击沉它 。虽然反舰导弹技术越来越成熟 , 但鱼雷独特的反舰反潜作战方式对海上作战很有帮助 。
鱼雷广泛应用于潜艇 。以攻击型潜艇为例 。在接近目标战舰时 , 利用隐蔽技术发射鱼雷,目前还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替代鱼雷 。在反潜战中,鱼雷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携带,这使得其可用性更加灵活 。另外 , 作为鱼雷的重要发射平台,对于反舰技术落后或者地理位置特殊的国家,鱼雷艇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近海防御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