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文章插图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文章插图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 。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日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 。
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 。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 。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 。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 。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下读出味,读出神 。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文章插图
四、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 。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文章插图
六、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 。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 。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 。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 。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 。没有思考,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