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有几个镇 乐清市是哪个省的

原萧泰尹青萧泰尹青昨天
在古代 , 地图是一种罕见的东西 , 不像现在,你可以在街上随便买一张 。当时拥有地图的人大多是地方官员或军事将领,而这些古地图大多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现在能看到的乐清旧地图,一般来自明清两朝编纂的乐清县志插图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乐清就有一本乐清县绘本,但已失传 。
明清乐清县志中的旧地图流传至今,纸张发黄 。以现在的地图标准来看,它们不太像地图,而像是意境悠长的古代山水画 。这些旧地图绘制手法简单,多为手绘 , 自然风貌和建筑与实物的比例不是很准确 。它们属于典型的中国画散点透视画法,能表现出“千里之外”的广阔境界,但精准度较差 。但是 , 在乐清的这些旧地图中,我们仍然可以看透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 。
现有旧地图
2014年6月出版的《温州古地图集》收录乐清古地图20幅 。最早的乐清地图绘制于明代隆庆,最早的市区地图也出自明代,编入《隆庆乐清县志》 。
在明代的隆庆地图上 , 可以看到很多地名还在使用,比如柳市、东塔山、西塔山、小岗、名山、大井、湖雾、公园湖等等 。还有很多地名已经不用了,比如宜都、杜尔、三都、武都,一直到第26个首都 。当时的“杜”相当于现在的乡镇 。在这些名字中,现在唯一剩下的名字是西渡 。
有的地名变了,比如当时的蒲圻所、盘石围,现在分别是蒲圻镇、盘石围镇;当时的黄花,现在叫黄花 。
隆庆乐清县志中的乐清县地图
你还可以在明代隆庆时期的《乐清县志》中看到一幅雁荡山的地图 。但是这张地图很粗糙,每个山峰都是一个丑陋的土堆,实在不像壮观的雁荡山 。不过当时雁荡山的很多建筑和寺庙都可以在这张地图上找到 。可想而知,当时的雁荡山已经成为了一个宗教圣地 。
全图中还有乐清县全图 , 是民国二十二年彩色绘制的 。这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了,它的画法和现在一样,乐清的地理轮廓和现在一样 。这张地图还显示了海洋三角的价格,这也说明当时地图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
清顺治年间乐清县地图
在清朝光绪年间的县城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县城都很小,局限在东塔山和西塔山的连接处 。在这张地图上,可以找到古代县城的主要道路、桥梁和溪流 。政府机构有县衙,驻军驻地有学堂,宗教设施有火神庙、关庙、后田庙、庙、白鹤寺,教育机构有官吏 。
这些重要建筑的周围是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墙,南面是镇海门,东面是中街门,北面是青青门,西面是银根门 。在南门和东门之间 , 有两个辅助门,一个是杨明门,另一个是吴健门 。南门城墙两侧,东塔和西塔巍然耸立 。自明初以来,乐清屡遭侵华日军袭击,而在这幅古朴的地图上 , 一座军事防御色彩浓厚的县城早已跃然纸上 。
建成区的巨大变化
据史书记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在乐城拜见好友张子荣时,金溪和银溪都没有石头河岸 。南宋乐清状元王在郡学(位于今老城宿舍)读书时,到西岑山访友饮酒 。他必须乘船渡过西河 , 穿过芦苇才能到达那里 。如果他们两个穿越空来到现在的乐清市,看到这个熙熙攘攘的市场和高楼大厦,一定会傻眼 。
从新旧地图的对比中,也很直观的看到乐清市区在新旧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乐城街东塔与西塔连接范围内,历来是乐清县城所在地,也是乐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从东晋康宁二年(公元374年)建县时起,县政府就设在今天的祥云山脚下的人民武装部大院里 。县衙的大门正对着北街,千年不变 。现在市政府在东街,在古代应该是一片海或者沙滩 。
【乐清市有几个镇 乐清市是哪个省的】上图为道光乐清县志中的县志 。
下图为民国时期乐清县地图 。
唐初,乐城县地广人稀 。从东街的王来桥到西门桥,可以看到图海,东河的云浦桥,建设中路的栖霞桥,还有一个通海码头 。唐代在县城刘成门外(今位于市区蹇宏路康宁嘉园)开挖沿海池塘,修筑堤塘 。唐朝第九年(公元835年),沿海堤坝和池塘相继连接 , 最终形成了温州沿海的第一个古海堤,北起乐清县,南至平阳臧倩 。现在104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贯穿乐清的建成区 , 将乐清与全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
金溪和银溪是乐清市的生命之河 。唐、北宋时期 , 古云溪两岸地势比金溪两岸低,河道比金溪河宽,山洪往往难以控制 。南宋时海水倒灌,一度淹没了东塔山脚下乐清盐场的官署,冲到王来桥也是常有的事 。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乐清县令赵敦麟深入金溪和银溪,用石块筑成池塘,史称“召公池” 。南宋时,人们从晋西两岸迁到银溪两岸居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