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珍珠湖初名珠窝水库? 门头沟珍珠湖( 二 )


说起村边的永定河,老人告诉我们 , 他从小在河边长大,知道很多关于永定河的故事 。东山脚下有个鱼湾,河水打着旋,鱼儿成群跳跃,却游不出去 , 特别容易钓到 。西菩萨山脚下有个鱼鞍,也是钓鱼的好地方 。79河开时,冰层被河水碾压,随着河水四处流淌 , 形成了一段段水和一堆堆冰的壮观景象 。冰杀的大红眼鲤鱼,有的二十斤,有的三五十斤,一捞起来就是一筐 。肥美的河鱼填饱了竹窝人的嘴,滋润了他们的日子 。
历史遗迹很难找到 。
竹窝村原址位于东麻地 , 地势较高 。有一年洪水冲走了泥沙,村子地基不牢,就搬到现在的地方 。比起东马迪,这里地势更高 。没有了洪水的恐惧 , 村民的生活更加悠闲 。
三年前,我在竹窝村走一圈,到处都是废墟和工地,村口堆满了红砖、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 。村里有个项目部,专门根据村民的意愿设计图纸,可以盖平房 , 也可以盖楼房 。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对土地和财产情有独钟 。他们省吃俭用,攒钱建造房屋和土地 。
三年后,工地不见了,眼前是一栋栋新房子,有的高大、宽敞、气派 。在主街东福园 , 一位老人告诉我,竹窝村是盐池镇比较富裕的一个村,因为村里有很多人在电厂和铁路工作,还有一些人是煤矿退休的 。虽然他们的工资不高,在城市里也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他们的收入更高 。村里谁家的房子好,那他家肯定是当工人发工资的 。城里人都说这里风景好,但是年轻人都想尽办法在城里工作 。
老人说的电厂在村子东边,已经停产了 。村子北边的一栋红砖楼是电厂职工的宿舍 。如今,大楼玻璃破碎 , 墙角布满蜘蛛网,楼区杂草丛生,一派破败景象 。电厂停产后,宿舍楼就废弃了 。那时候 , 与破旧的平房相比,那是多么宏伟的红砖建筑啊 。但现在,平房旧貌换新颜,宏伟的红砖建筑已被废弃 。一个时刻 , 另一个时刻,但是,世界的方式太奇怪,无法预测 。
我从村东走到村西,再从村南走到村北 , 只看到一栋老房子——竹窝村东福园17号 。院门虚掩,有一座老式四合院 。房子建得很好,可见这是个小康之家 。可惜人到屋空,没有机会见到院子的主人 。
村子的西边有一座新建的小庙 。三年前去参观的时候 , 寺前的古塔上钉着一块灰色的招牌,上面写着“竹窝村余钱寺” 。司前神庙建于一个未知的年代,至少在一千多年前 。它之所以被称为余钱寺,是因为它是由西晋皇帝林在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建造潭柘寺的剩余资金建造的 。民间有句俗话,“先有潭柘寺 , 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作为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初名贾府寺,清康熙皇帝赐名缙云寺 。因寺后有龙潭 , 山上有柘树,民间称之为潭柘寺 。如果说“剩钱”的说法是可靠的,那么剩钱庙的历史也一样悠久 。过去,在残存的金钱庙里有雕像,在关公旁边的是周仓,他肩上扛着一把青龙偃月刀 。竹窝村的村民称为关大师,所以余钱寺也叫老爷庙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这里烧香祭拜 。
这次参观,小庙还是那个小庙,古槐树还是那个古槐树,只是古槐树上的招牌不见了 。我问一个路过的村民:“村里还有其他寺庙吗?”他说:“没有,现在只有这一个 。”我又问:“这庙叫余钱庙吗?”他说:“我找不到余钱寺的遗址 。这庙不应该是余钱庙 。”历史上,竹窝村有三座寺庙:余钱寺、娘娘庙、清泉寺 。因为村址已经搬迁(从东马迪到现在的遗址) , 这些寺庙的遗迹很难找到 。
没有历史遗迹的佐证,与炼银、商号、寺庙等有关的旧事 。都成了传说 , 流传在山河之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