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概况完整版 常州市是哪个省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各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比如徐州等等 。今天 , 我们来谈谈常州 。常州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一 , 经济总量第四 , 人口500多万 。但常州下辖只有五个区和一个县级市 。一个问题出现了 。常州为什么只管一个县级市?今天 , 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
首先说一下江苏省 。江苏省属于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粮食大省 。江苏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江苏省总人口8400多万,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基本持平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因为“十三太保” 。江苏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华南的广东省 。
在江苏省的北部 , 种植了大量的小麦,而在南部 , 种植了大量的水稻 。因此,就作物种类而言,它是丰富的 。常州作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一,经济总量强大,仅次于苏州、南京、无锡 , 位居全省第四,达到7800多亿元 。放眼全国 , 江苏徐州、河北唐山、山东烟台、大连、辽宁等城市都在7000亿城市 。
但常州只有5个区和1个县级市,与河北省保定市、邯郸市有20多个区县明显不同 。那么,常州六区县的划分是如何形成的呢?需要说一下江苏省的区划结构 。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吴、、吴越国曾控制江苏南部地区,所以常州被称为“吴三镇” 。
13世纪 , 北方的元朝崛起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吞并了郭大进、西夏、大理、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非常辽阔的王朝 。然而 , 随着疆域的扩大,元朝开始面临各种现实问题 。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面对全国数百个州府、数千个郡县的人口、耕地、农作物的复杂局面,元朝无所适从 。
因为,由于地质结构不同,气候不同,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差异很大,俗称五谷杂粮 。各地的耕地分为旱地、水浇地、泥地等10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A、B、C、d等几个等级 , 这些情况非常艰巨,是元朝从未遇到过的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元朝管理地方的需要 。唐朝的15路,宋朝的23路,各有各的问题 。
最后 , 元朝结合宋朝二十三路的经验,在《晋国行商舒泰》的框架结构上引入了行省制度 。元朝将全国设立为10省,如岭北省、甘肃省等 。当时苏南和浙江同属于江浙一带,是前10大省份中最富的省份 。各省有各路,各路有各州府,各州府有各县,相当于四级划分 。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并不完善 。一是各省分工不合理 , 管理难度很大 。二是地方机构设计粗糙,重叠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新司,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 。比如取消了公路,设置了省州县三级 。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统治时期,随着明朝首都的迁都,形成了直隶南北十三省的区划结构 。
当时北直隶包括河北省等地区,南直隶包括江苏和安徽 。17世纪,清朝逐渐建立自己的统治后,根据自身需要进一步调整区划 。最终形成了18个内陆省份的划分 。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但由于面积大,难以管理 。1667年,康熙初年,清朝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
在江苏省,设立了江宁府、苏州、松江、常州等一系列州府 。其中,常州政府下辖武进县、阳湖县、巫溪县、金桂县、宜兴县、靖西县、江阴县、靖江县等8个县 。于是就出现了“八城闻名”的说法 。1912年,清朝灭亡后 , 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由于军阀混战严重 , 各个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各地民众急需休养生息 。
转眼间,就是建国初期了 。随着局势的稳定,中国进入战后重建、经济建设和恢复生产阶段 。江苏省建立了一系列重要项目 。在江苏省,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特区,如徐州、苏州、镇江等 。鉴于其重要地位,常州已升级为地级市,但管辖范围仅为市区和郊区 。
1958年,浈江区行政公署迁至常州,于是浈江区改名为常州区 。下辖常州、镇江两个县级市,武进县、金坛县、溧阳县、丹阳县、扬中县、句容县、宜兴县、溧水县、高淳县等9个县 。1962年,常州市再次升格为地级市,常州市和常州特区并存 。然而,几个月后,常州地区改名为镇江地区 。
20世纪60年代末 , 中国所有特区都改名为地区后,镇江特区改名为镇江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适应时代需要,我国许多省辖地区相继调整为地级市 。还有一些地级市的辖区,进一步扩大了 。1983年 , 镇江、苏州、镇江等7个地区全部撤销,所辖县划归各地级市管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