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文章插图
【擂茶的功效和作用】
擂茶的功效为解热消暑、散寒健脾、护肝理气、促进消化、缓解疲劳,可润肺解渴,补充身体所需膳食纤维,有调理肠胃、缓解多痰、滋润嗓子、提神消食的作用 。
擂茶,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的遗留 。相传它起源于古时候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 。“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最早,人们把“茶”当作治病的药物 。后来发现它还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并发展了药食同源的“擂茶” 。
现代各地的擂茶,是对汉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据史料记载,秦、汉、三国时期,人们已盛行将茶鲜叶或捣碎的干茶饼,加以葱、姜、橘子等调味品与谷物一齐“调煮”成茶羹或茶粥来食用 。(参见三国魏张揖《广雅》)
唐代,茶道大兴,推动了擂钵及各种碾茶具的发展 。唐宋人饮茶,也是要先把绿茶研成细末,再投入盐、姜、薄荷、橘皮等物,经过三滚的烹茶过程后才饮用的 。当时中国南北方的瓷窑,均有生产擂钵,并远播亚洲各国,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钵作擂茶工具 。
随着汉人的南迁,中原人携带着这种“盐茶”习俗来到了南方,并把制陶工艺也带来了 。今福建宁化、将乐等地曾发现多处自唐宋以来一直延续烧造擂钵的古窑址 。
另有学者称,宋室南渡时,也把擂茶带到了杭州 。在宋人的笔记中,常可见到有关擂茶的记载 。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茶坊》中说杭州的茶坊与旧京(汴梁)一样“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南宋吴自牧也在《梦梁录·茶肆》一书中说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 。”
擂茶文化——随着南迁的汉人,来到南方各地,并在相对闭塞的自然条件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
结语:
擂茶,这一古朴习俗,在枫溪、夏坊两地代代相传,并融入到了礼仪文化之中 。通过“食擂茶”这种方式,招待客人、联络感情,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礼仪需求 。这也是它延续了千年而不灭的原因之一 。
21 世纪,随着人口流失的加剧,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擂茶习俗与其他依附于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难免陷入“传承危机” 。城镇化的浪潮,将使多少人的乡愁无迹可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