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与孙膑 孙膑庞涓( 二 )


田忌高兴极了,当即决定齐军不救赵,出兵大梁 。
据说庞涓在赵时已经拿下邯郸,听说齐国入侵魏国,心里很慌 。他立即手握重金离开邯郸,回国救援 。孙膑在这里指挥齐军,并在桂林设下埋伏 , 是魏军的必经之路,大概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长垣县 。
庞涓对此一无所知 , 踏入了齐军的埋伏圈 。结果他彻底被打死了 。庞涓侥幸逃脱,逃了回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
“桂陵之战”的故事源于《史记》,流传了两千多年 。“围魏救赵”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兵法,甚至是一个谋略案例 , 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
然而,如此精彩美好的故事和策略,却被1972年出土的孙膑《孙子兵法》颠覆了 。
孙斌
孙膑的《孙子兵法》里有一篇文章叫《擒庞涓》,里面也讲了桂陵之战,但是和我们熟悉的套路完全不一样 。
在这个故事的版本中,魏国计划攻击赵国,并派遣庞涓与八万军队到一个叫丘迟的地方 。土墩在哪里?有人认为在今天的山东省聊城市歧坪区 。离齐国首都临淄不远 。很明显,庞涓预判齐国会出兵,所以先切断了齐国和赵国的联系 。
一龙骑脸,齐国不忍,于是也派了八万人马,由田忌、孙膑率领,准备与魏PK 。我听说齐军出动了,但是庞涓率领他的军队离开了丘迟,进入了魏国的领土,无情地欺负这个弱小的国家 。
庞涓
田忌一听 , 就想救国 。孙膑说没有,既然庞涓已经知道齐国会来救援,那肯定是准备攻打魏国 , 十有八九是为了困住齐国 。于是孙膑提了个建议:先攻魏国的平陵 。
问题是,平陵是一个战略要地 , 魏重兵防守 。为什么要啃这块硬骨头?孙膑的解释是 , 我军可以故意在这里作战,以迷惑敌人 。按照计划,田忌派两个党羽大张旗鼓地进攻平陵,主力却按兵不动 。
两个师出发前 , 孙膑说他们肯定会打败仗 。果然,这两个游击队被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但是,明知道是战败,为什么还要出兵打仗?孙膑设什么局?
其实也是陷害庞涓对付他:他故意派出两军作战,尽管他知道自己会输,目的只有一个:让庞涓相信齐军主力就在平岭附近 。
庞涓
果然,庞涓上当了 。庞涓不傻,只是孙膑算计太深 。想想吧 。当时魏重兵驻守平陵 , 节节胜利 。可见对于齐军来说,这地方是嚼不烂的 。所以,他理直气壮地在其他地方横冲直撞 。
这时候孙膑说时机成熟了 。他建议田忌再派一个偏师攻打大梁,假扮齐国主力放弃平陵,突袭魏国都城 。至于他的真实意图,就是把主力部队安排到桂陵,设下埋伏 , 等待庞涓的大军到来 。
果然,庞涓得知齐军攻打大梁,又气又恼,不顾一切地率军回援 , 要拦截齐国的那一个偏师 。但齐军边打边走,打了十几个就跑了,就这样把庞涓引到了桂陵 。
魏军虽是精锐 , 但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桂陵时已是疲惫不堪 。眼看时机已到,孙膑命令埋伏已久的齐军出击 。魏军是强弩之末 , 一下子分崩离析 。不仅被打得落荒而逃,就连庞涓也被活捉了 。
相信你也发现了,孙膑《孙子兵法》中记载的“桂陵之战”比史书记载的“围攻赵国”要复杂得多,也真实得多 。你陷害我,我陷害你,环环相扣 , 跌宕起伏 。而且庞涓的形象比《史记》中的还要厉害 。
《史记》中的庞涓是个傻子 。他把所有的士兵围了起来,然后冲了过去 。然而,庞涓熟悉兵法 , 是一个将军 。他出兵打仗怎么可能不守老巢?你没有一点常识吗?
所以个人认为孙膑《孙子兵法》里的故事更真实,庞涓更出彩 。正是因为庞涓更厉害,孙膑才更优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