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 。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②“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 。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使其适应性极强;
③“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
二是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5℃ 。也就是说65℃是普洱茶的品质未来走向好与坏“临界线” 。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5℃后,立即“失活” 。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醇过程中必须具有的“活性因子” 。
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100℃之间 。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高温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壁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5℃ 。而且整个的过程大概在3~5分钟内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越来越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 。这与绿茶的“炒青”截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以上 。如绿茶经典茶品龙井茶的炒制,虽然分“青锅”和“辉锅”两种工艺,但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并一气呵成 。绿茶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一是绿茶的主要工序(除包装以外)必须在铁锅内完成,是鲜叶到成品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过程,是成品的完成,不是半成品的概念;二是高温的过程,破坏茶叶固有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不使成品产生变化,将茶叶的品质“定格” 。同时,这种高温过程也可提高茶叶的香气(俗称高温提香),使成品茶带有明显即饮性特征,愈是新出锅的茶叶品质愈好,反之,品质会迅速下降 。
另一方面,是对茶叶中的“酶”认识不足 。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 。一些普洱茶企业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以上) 。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较“晒青”茶柔和 。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 。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试泡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愈来愈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 。
推荐阅读
- 论语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
- 草鱼怎么炒才不腥 草鱼怎么炒才不腥味
- cf改名卡在哪买2021 cf怎么改名
- 西游记成书于哪个朝代 西游记成书是什么时候
- 万科的房子靠谱吗 万科房子怎么样
- 黑蒜头怎食用煲汤还是生吃
- 怎么样培育蔬菜庞大的根系 你可以这样做
- 怎么做长图照片 怎么样把图片
- 三国志幻想大陆12月6日茶馆活动怎么玩 三幻12月6日茶馆活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