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二 )


目前生态补偿还是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我认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保障 。长江上游的一些生态资源,在开发或加工时,会对当地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但效益很低 。
未来这个定价机制能不能调整,就是把开发成本纳入其中,提高资源的定价,特别是不能人为压低价格 。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 , 就是稀土开采 。稀土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以非常低廉的价格销售和出口稀土,使得矿区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应该引以为戒 。
长江沿岸数万个排污口的位置应该公之于众 。
新京报: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长江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消极执法、钻探规定空等 。,比如明确打击非法捕捞乱象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打着休闲钓鱼的幌子,用多杆多钩从事有利可图的捕鱼活动 。在你看来,基层应该如何加强执法?
马:加强执法,一方面要加强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更多新的信息技术 , 比如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面自动探测、人车导航监控等 。
具体来说,刚才说的自动监控就是一个创新的装置 。现在很多沿江的涉水企业都安装了这个装置 。为了使这些设备真正有效,我们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 。但目前很多省份的自动监测数据很不稳定,不够公开,应该作为今后的一个重点来改进 。
另外,我们经过很大的努力,梳理出了长江沿岸的几万个排污口,这些排污口的位置也应该向社会公开,因为现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信息充分公开后 , 会有无数双眼睛协助监督 。之前比如一些地方治理黑臭河,他们公布了市民举报的微信平台,得到了很多反馈 。
新京报:你认为未来长江流域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马:简单地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 , 因为实践中牵涉到巨大的利益 。比如治理污染,关停搬迁重工业园区是必然的,但有些园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之前也投入了巨额资金 。如何实施控制?换句话说,长江保护法真的能遏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方式吗?
另外,《长江保护法》明确不搞大规模开发 。其实开发也快完成了 。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 我们可能要去金沙江上游进一步发展水电 。这会对环境造成新一轮的破坏吗?一定要提高警惕 。更何况中上游和下游地区的水库是如何统筹规划的,你们又是如何处理湖泊和湿地的关系?这些都不是容易的工作 。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