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到武康 武康是哪里

吴 , 一个地名,对德清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 。然而,翻开《德清史记》,“武城”一词却频繁出现 。原因可能是“五成”对德清来说太老了 。它只停留在历史书上,现实中很难看到它的印记 。但近日,采访人员在余村莫干山老车站展示的一幅旧地图中看到了“武城桥”,岁月确实留下了痕迹 。那么这座以“武城”命名的桥还在吗?采访人员进行了搜索 。
“武城”的地名出现在2200多年前 。据道光《武康县志》记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改郡为武城县,属李惠姬、武康 。”当时的武城县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域,东边是平原观,西边是现在的宜兴,北边是太湖 , 南边是余杭 。当时武康、德清尚未建县 , 只是武城县的属地 。三国黄武元年(222),永安县被分割 。金永安县改为武康县 , 唐朝将德清县与武康县分开 。吴国的边界在改朝换代时有所变化,后又缩?。?大致是现在湖州城的一部分边界 。武城的地名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武城、贵安两县合并为“吴兴县”才结束 。然而,吴城发源于德清,距今已近1800年 。“武城”这个古老的地名在德清还能找到 , 真是一个奇迹 。
根据余村老车站地图中“吴城桥”的位置,采访人员来到了伍肆村 。问当地老人吴城桥的事,有人还记得;问题在哪里?他们只能指出大致位置 。到了莫干山镇高枫村的阳光生态园,那里的村民告诉我,这里确实有一座武藤桥,但已经坍塌多年了 。
“武腾”和“武城”在德清方言里差不多,大概是指同一座桥 。即使崩溃,也值得寻找 。
在村民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村民指着溪中的一座简易桥说,原来五藤桥就在这个座位上 。采访人员在桥边的小溪里看到了很多古桥的石头构件 。这时,一个村民过桥来了 。当他得知采访人员要找吴城桥时,说吴城桥在这里,“吴城桥”就是“吴城桥” 。他还向采访人员展示了吴城大桥的原貌 。
【湖州到武康 武康是哪里】这位村民的名字叫王贵平,他的家离吴城桥只有几十米远 。王贵平说,他是吴城桥人,他的村子现在叫吴城桥组,有20多户人家 。现在,每家的门牌上还标着“吴城桥” 。这让采访人员很高兴 。这里不仅有吴城桥,还有一个以吴城桥命名的自然村 。
在王贵平的家里,采访人员见到了他年迈的父母 。老两口一听说采访人员知道吴城桥,就聊了起来 。据老人说,武城桥原来长满了绿色和黑色的藤蔓,所以当地人叫它武腾桥,也可能是“武腾”和“武城”的发音刚好相似,所以才这么叫 。
据老人回忆,过去吴城大桥不仅是陆路运输的要道,人工纤维背的船也是从这里去余村的 。在古代,武康来往于三桥和玉村 , 都经过这里,相当于现在的104国道,所以桥的名声很大 。后来,虽然其他地方也修了路,但还是有很多人走在这里 。由于武城大桥为拱桥,桥高且陡,桥面较窄 , 给行车带来不便 。于是有人把护栏的一边拉了下来 。桥面加宽了,但是桥的重量失去了平衡,开始向一边倾斜 。久而久之,它成了一座危桥,在大约20年前的一场洪水中倒塌 。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上世纪70年代,吴城桥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内石碑上有吴城桥字样 。
与县博物馆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忙查找相关资料 。在1984年文物普查的记录中,发现了相关内容:在武城桥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块古碑,上面有“宋代冯大夫……公刘墓”和“武康县庆安乡武城桥”字样,是宋代的墓志铭 。安保人员这样描述当时的吴城桥:吴城桥是一座单孔圆形石桥,东西走向 , 横跨一条河,没有留下石板 。桥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显得古朴典雅 。这种桥在山区很少见 。当地人一直称之为“武藤桥”,因桥边出土宋代公刘墓碑,内有武城桥的旁白,故名“武城桥” 。
当地村民关于吴城桥的故事得到了文保部门调查资料的证实 。那里确实有一座吴城桥 。虽然早就倒塌了,但当地人对它的记忆还在,吴城桥的石头构件还在,以它命名的自然村还在 。
吴城桥有多老?它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只能推测 。日前 , 采访人员查阅道光《武康县志》,找到了武城桥的记载:“武城桥,县城西北十里 。元简媜 , 僧启鉴 。”考古证明,宋代公刘墓碑上有武城桥的记载,说明道光关于武康郡的记载有误 。
关于古桥的年代,确实很容易搞错 , 因为桥梁很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倒塌,历代修复重建的现象非常普遍 。铺路架桥是一种善行,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道 。几乎每一次重建,投资人都喜欢重新刻上过桥金额 , 刻上重建年代和参与方 。古桥就是这样被一次次“篡改”的 。武康造桥的历史很悠久 。据记载,武康康星北路上的钱球桥(官桥)建于三国黄武之间(222-229),而武城桥的建造时间更早,在公元前222年至公元222年之间 , 当时由鄯善改为武城 。因为武康郡的前身永安郡在公元222年已经脱离武城郡,所以一般来说,桥的名字不会以之前的地名命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