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的奥秘 四气五味处方( 二 )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于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症 。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如黄连苦寒,党参甘温,黄连功能清热燥湿,党参则补中益气 。而气同味异、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各有不同 。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下气止咳,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 。
这些都是药物的特性,真正应用到组方上还是要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
你所说的四气五味,是指中医在用药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气五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 。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 。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 。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 。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
我们常说的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这是我们所说的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告诉我们中医大夫将来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根据其四气五味,来针对已经辩证的病体进行入药 。
黄帝内经又告诉了我们:“五味所入,酸入肝、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甜入脾是为五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