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别称( 二 )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金素,秋也 。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 。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 。《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 。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 。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 。南朝齐诗人谢月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 。”

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别称

文章插图
冬天的别称
玄英:《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
隆冬:《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
三冬:古代以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 。唐杜荀鹤《溪居》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指的是冬;有时专指十二月,如明顾瑛《呈缪叔正》:“阿翁九日新成服,父老三冬未见归 。”
九冬:冬季共九十天,故云 。南朝梁沈约《夕行夜间鹤》诗云:“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住 。”
严冬:南朝梁简文帝集《大同十一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 。”
冬节:有时专对冬至而言,《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间讯,诸王皆书,晔独后来 。”有时泛指冬天,《后汉书·马融传》:“方涉冬节,农事闲隙 。”曹操《却东西门行》:“冬节食南稻,春归复北翔 。”
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别称

文章插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但古人对年的划分,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当中只分为春秋二时,我们经常用春秋来表示一年,就是由此而来的 。春秋一词并不是将春夏秋冬的缩写,而是就是指的一年 。

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别称

文章插图


待历法逐渐精密以后,古人才又从春秋二时中再分出冬夏二时,这才有了春夏秋冬 。也正因为冬夏是从春秋中再分出来的,所以有时候古人在排列四时顺序时,就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

古代春夏秋冬四季的别称

文章插图


一年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 。以夏历为以据,从正月开始,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直到十二月结束 。也就是每个月对应一个名称 。如古语“方仲春而东迁 。”这里的仲春,指的就是夏历的二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