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生就是一个舞台( 二 )


我们人生中有多种多样的当下,其衡量小我演的好不好是有不同的标尺的,例如销售这个角色,衡量标尺就是收入、业绩等 。
真我和小我的关系:
我们通过小我去体验(演戏),通过真我去思考和总结,从而实现真我的修炼和成长 。这些修炼和成长都必须借助于小我来实现(去演),否则真我的修炼无从下手 。
对于外物:我们常常把真我的诉求和小我的诉求混为一谈,其实小我的诸如名誉、财富、地位的诉求,只是我们为了检视小我在当下这个角色里演的好不好的一把标尺,本身和真我无关 。同样,所谓“格物”,也是在真我(思想和灵魂)层面格物,而不是在小我(人道)层面格物 。
对于情绪:既然是一场戏,就必然会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我们很多时候误以为戏里的悲伤、欢乐都是我们自己真我的悲伤和欢乐,其实不然 。真我是没有悲伤和欢乐的,我们的悲伤只是戏里我们所演的那个角色的悲伤,我们的欢乐也只是戏里的欢乐 。在真我的世界里,只有修炼、修炼所带来的成长及成长过后的带给我们的那份喜悦 。
一旦把真我和小我的诉求分开以后,从真我的层面,我们就可以基于天道建立一种同时适用于天道和人道的关于外物、情绪、醒觉和自然规律的全新的价值观 。
对于小我当下的角色:
我们的小我根据客观规律(命运,即剧本)来演戏 。当下所演的这个片段,我们称之为“范畴” 。
客观规律不会告诉我们该演什么不该演什么,而是通过给我们设置盲区的方式让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其他的信息,从而逐渐形成了我们的固有模式,使我们去演剧本在这个时间段期望我们去演的那场戏 。这些固有模式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逐渐形成了意识和潜意识 。
在这个演戏的过程中,我们会借助“愿景”这样一个东西,来明确我们的方向,使我们有动力去投入、去演好 。
所谓愿景,就是我们脑子里的一幅图画,画里明确的描绘了我们所演的那个角色以及这个角色未来的美好 。愿景能驱使我们全情投入的演好这出戏 。没有愿景,就容易(是容易而不是必然)导致我们没有动力、不愿投入、对自己失去兴趣、未来失去兴趣 。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个角色我们想不想演都得演、喜不喜欢也都得演 。不投入去演,就注定演不好,结果自己不爽、一无所获、浪费了自己和其他演员的时间和生命 。因此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愿景也不是一个必需品,唯有无条件的全情投入,活在当下,才能入戏----入戏在每一个剧本设定好的角色里,这样我们才可能收获修炼的果实----成长和喜悦 。
修炼以后,我需要时时刻刻去醒觉:当下人道中我的角色是什么,这个角色应该求什么、弃什么,然后根据当下角色的需求来做决策 。
对于戏中其他的角色:
剧本(客观规律)中设定了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当下所演的角色 。所以就演员和剧本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三种情况:
1. 演不好剧本规定的角色(糟糕的演员)
2. 能演好剧本规定的角色(本色演出)
3. 能演好剧本规定以外的其他角色(跨界演出)
如果我们不活在当下、焦点在外、或因为羡慕总是试图演别人的角色,就会导致第一种情况,成为一名糟糕的演员;
如果我们顺势而为,了解自己,能够区分自己的真我和小我,全情投入,通常可以做一个优秀的本色演出的演员;
如果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客观规律,同时也了解其他角色所需要具备的意识、思维方式,然后修炼出与自己的意识/潜意识对话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意识并修改自己的的思维方式,从而我们就有机会满足另一角色的要求,具备了逆命而为、跨界演出的能力和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