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人,“凑”起来上班!疫情冲击下的县城医院:只要还走得动的医生基本都在医院

资料图 图文无关
隔离区撤除后,这是李思思调回总部的第一个夜班 。从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15个小时,李思思粗略估计了一下,上半夜有约100个病人,后半夜凌晨四五点有人来,六点人更多,当天她总共接待了近两百个病人 。而之前 , 一个夜班可能只有几个人 。
连续上了两个夜班之后,李思思感到浑身酸痛、乏力 , 起初以为是过度劳累 , 但后面几天接着出现的咳嗽等典型症状,让她确信是感染了 。
但李思思没有做核酸,因为医院内部发了通知“建议不采核酸”,“反正就算阳了也要上班,大家差不多都阳了” 。
这家县城最好的医院里,心血管内科35名医护人员已经全部感染,“除了高烧不退,症状严重 , 全身酸痛到下不了床的,只要走得动的基本都在医院上班 。”护士沈慧说 。
而在县城其他医院,情况也大同小异:病人骤增,医护人员基本感染,病床基本住满 。
在顶住第一波感染高峰之后,有医护担心,接下来一段时间 , 重症病人增加,压力会更大 。
缺人,“凑”起来上班
李思思判断自己大概是13日就感染了,她没有做核酸,一方面是因为医院不建议 , 她自己也觉得确诊了反而平添心理压力:担心什么时候好,担心传染给家人同事 。后面几天,李思思又上了两个白班两个夜班,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
她也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2020年,从儿科调到感染科后就碰上疫情,当时就是随时待命、常年加班的状态,经常半夜十一二点接到电话要进隔离区,“有人感染就要送进隔离区,一个电话就马上收拾东西走,病人就在等你 。”
12月26日,县中医院妇产科护士田黎清楚地记得 , 这是感染的第十天 。
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也相继感染 , 因为“头痛、全身炸痛” , 对她来说每天都度日如年 。妇产科7个医生、8个护士、4个实习生,19个人全部都已感染,还有同事发了高烧在住院 。她了解的其他科室医护情况也大体如此 。
县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张君也已感染10来天 , 之前人手充裕时 , 排班可以分白班、中班和晚班,但现在人手不够,只能分白班和夜班 。夜班是下午六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一上就是十几个小时 。张君的同事们也大都已经感染,但只要没发烧,稍微好转些就要回到岗位上,她说是“凑起来上班” 。
“新十条”发布后,“医务人员感染后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的问题也曾被热议 。在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回应“我们多次要求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临床救治工作,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能够确保医务人员的力量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至于由于医务人员大量的职业暴露造成感染以后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

缺人,“凑”起来上班!疫情冲击下的县城医院:只要还走得动的医生基本都在医院

文章插图
资料图 图文无关
但在这个医务资源有限的县城,要尽量“动态优化和调整”和“确保医务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最终的办法是“坚持上班” 。
对于小县城,医护人手不够似乎是最突出的问题,但李思思也很能理解医院的难处,医院没有余力招收更多的人,“这几年疫情下消耗的医护用品都是医院掏钱,财政也不富裕 。”
也不是不能休息,实在不舒服可以跟科里报备,情况属实 , 经过科室调控也能在家休息,但没有人选择休息 。李思思觉得,“你休息了就意味着有人要顶你的班,现在大家都感染了,多多少少都有不舒服,你休息别人天天给你顶班,肯定不好意思 。”
田黎也依旧在强撑,采访时 , 她的咳嗽没有停过 , 大人小孩“此起彼伏”,夹杂着咿呀学语的婴儿叫“妈妈” 。“不能不去上班,病人多,不去(上班)病人就没有人管 。”田黎希望自己赶紧好起来 。
病床已住满
12月12日,李思思所在的发热门诊,还只有1名护士和1名医生,病人增多之后,紧急增加到2名护士、2名医生 。“(来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发烧,有的没发烧,是紧张,有点不舒服,可能也开点药,没什么大问题就回去了,还有老人情况就严重点,可能会建议住院 。”
就诊人数不断增多,县人民医院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
在12月16日医院公众号发布的通知里 , 仍分有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 , 新入院患者及陪护需持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住院 , 阳性病人则在老院区设置的隔离病房治疗 。到19日,医院内部下发通知 , 建议医护人员不采核酸,普通病房也开始接收阳性病人 。24日左右,针对阳性病人的隔离病房已经撤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