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 二 )


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地市为单位,当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综合医院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床位使用率达到80%时,医疗机构发出预警信息 。
但随着重症高峰来临 , 前述综合ICU主任称 , 大概从上周二或周三开始 , 月初新增的阳性病区也不够用了 , 同地市其他三级医院情况大体相当,“只能自救” 。
医护、药品、仪器缺口大
在感染高峰期来临之后 , 医院经历了短暂的大批医护人员因感染而减员的困境 。随着症状较轻和第一批感染医护人员带病或阳康复岗,各地医护人员不足的缺口正在补足,但救治压力依然不小 。
首先,综合ICU和专科ICU扩增的床位需要有数量相匹配的医护人员和救治仪器 。“比如,在呼吸科 , 我们需要配有足够的高流量吸氧设备 , 以及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以保障重症监护室是每床都能够进行吸氧治疗和呼吸机治疗 。” 陈济超称 。
其次,出于对患者精准分流的需要,也是为了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 发热门诊和急诊也需要投入更多有重症救治背景的医生护士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仪器设备 。

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

文章插图
12月15日 ,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发热门诊,值班医生在为患者治疗 。新华社图
前述安徽三级医院综合ICU主任坦言 , 一个低年资的ICU医生完成培养周期至少需要2~3年,这靠短期开展多次重症救治能力培训是达不到的 。即便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医生 , 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承担日常的ICU临床工作 。
“现在既要面对大量ICU病区病人和家属,又要兼顾其他科室和门急诊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加之规培生已经放假 , 我们ICU医生有些分身乏术了 。”该ICU主任说 。
与此同时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面对源源不断的重症患者,各地医疗机构的设备和药物供给都开始告急 。
“朋友母亲在医院上无创呼吸机,医生建议用有创呼吸机但是医院里没有,想找有有创呼吸机的医院住院 。”“老人因肺炎住院,医生建议上抗病毒药,但医院一时进不到货了,哪里能够买到?”“哪家医院能买到球蛋白?”
28日以来,在一个超过200人的北京新冠医疗资源互助微信群组中,多个新冠重症病人家属提出求助需求 。这其中 , 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需求最大 。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发病5天内 , 尤其是3天内给与小分子抗病毒药对于有重症高危因素的患者是有保护作用的 。”陈济超称 。
北京社区医院将供应新冠口服药Paxlovid , 但第一财经了解到,由于Paxlovid的采购和储备有限,对于大多数城市医疗机构和患者而言 , Paxlovid仍是一盒难求 。
“我们医院从来没有储备,只能提供常规的抗病毒药 。”华中地区某三级医院重症医生表示 。
医疗救治仪器同样捉襟见肘 。
安徽某县三级医院院长21日告诉第一财经,当地感染高峰还没有到来,全县感染比例在15%左右,但床位和呼吸机已经不够用了 。医院共有30台所有呼吸机,此前从未遭遇周转不过来的问题 。“目前,医院垫付2000万,紧急置购了40台呼吸机 。”
而在较早经历感染高峰的北京、河北石家庄、保定等地 ,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12月中上旬以来,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三级医院,均曾在其官网上发布过招标文件,采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机、具备心电图等参数记录和监护功能的生理参数传输管理系统设备、通气面罩、持续正压呼吸面罩、心电图纸等仪器或耗材,招标时间均在一周之内 。
“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
在陆蒙吉看来 , 床位越少,就越需要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分类分流,并争取到更多资源帮助重症患者 。
“比如,当出现肺炎表现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时,如果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现象,可以第一时间去距离更近、更可及的社区医院进行就诊和吸氧,则既能省去到二三级医院急诊排队等候使用呼吸机的救命时间,也可以减少了医院的急诊救治资源挤兑 。” 陆蒙吉举例称 。
在北京,日前 , 市卫健委和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 。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