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

【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天津急救医生谢艳杰(前)和护士陈岩手提急救箱前往病人住处(12月29日摄) 。新华社图
多种因素抬高重症人数
“那么偌大一座城市 , 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一张住院病床?”
看着87岁的老母亲在北京东城区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留观区坐着吸氧 , 精神开始萎靡,却联系不到一家有床可收的医院,李静开始在社交软件上求助 。“老人本身就有慢阻肺和高血压,上周感染后一直居家 。28日早上发现老人站立困难、反应迟缓 , 就赶紧送到医院 。医生给老人打了激素 , 但告知我们急诊留观室和住院病房一时半会都腾不出床位 。”李静告诉第一财经 。
同一天,中部某省会城市三级医院呼吸科主任张丽丽接诊了一位37岁小伙子,该患者在感染新冠后的第6天,出现持续咳嗽、胸闷和再度发热的情况,被家人送至医院 。CT结果显示,其肺部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斑白片状阴影 。“要是再送来早一点就好了 。”
北京急救中心“急诊接诊人次抢救床位留观床位使用率情况”最新数据显示,12月27日,当地134家医院中有64家报告“急症拥挤程度高” 。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当日急诊接诊人次达到1030,急诊抢救病床使用率为2166.67%,为当天之最 。
而一周前的12月20日,当地报告“急症拥挤程度高”的医院共有44家,而在这44家医院中,当日急诊接诊人次最高为621,急诊抢救病床使用率最高为293.75% 。
陈济超解释说,一个新冠病重患者的住院周期一般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病才能使得病情趋于稳定 。由此推知,此轮北京感染高峰时段收治的部分病重的新冠患者病情尚未稳定,还有一些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虽然好转但还没达到出院标准,这就占用了一部分床位 。
另一方面,累计的病人量还在增加 。因为新冠重症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的5~7日左右,而与人群暴露更少的居家老人发生新冠感染也相对较迟 。
“目前 , 来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以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并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受损的高龄老人为主 , 其中 , 一些老年患者基础病明显加重 , 乃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也有一些患者因为此前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不够,没有在感染初期进行CT检查和医疗干预,在感染加重迹象出现后,近期来到医院就诊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重症救治压力加大 。”陈济超称 。

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位越少,分类、分流越重要

文章插图
资料图
不仅仅是北京,重症救治患者增加,急救留观区、住院区床位周转难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多个省市 。
NCP生命支援(简称NR)是在2020年武汉疫情时期成立的线上志愿组织 。近期以来,该志愿团队整理了全国425个城市医院的基本信息,并以此为底表 , 绘制出多个城市的紧急医疗救治资源的动态更新表格 , 表格内容包括二三级医院急诊、呼吸专科和综合ICU的床位占用情况等 。
NR发起人郝南对第一财经表示 , 目前,有的城市处于感染高峰期,有的城市已经到了重症高峰期,但这些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了急诊挤兑,住院病床挤兑也越来越突出 。“因为肺炎患者太多了,重症肺炎患者也太多了,现在基本上每个城市病房都处在不断积累病患的状态 。”
安徽某三级综合医院综合ICU主任也对第一财经提到,现在很多来就医的高龄新冠感染者 , 自身就合并多项基础疾病,有的脑梗四五年 , 有的长期食用免疫抑制剂,有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这些患者中,还有相当比例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 。老人免疫力低下,如果不将这些患者及时收治入院,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干预和监测,其病程进展会很快 。
陆蒙吉也认为,目前国内医院重症人数增多可能因为多重因素叠加所致 。这些因素包括,各地感染进展和波及人群比预料得更多,基数增大;感染者没有第一时间就诊,错失救治最佳时机;进入老年人感染的高峰期后,老年人基础性疾病多,一些老人疫苗接种时间过早或没有完成加强免疫,危重症病患呈现快速增长 。
此外,陆蒙吉认为 , 重症人数增多的因素还包括,由于医疗资源缺口尚未得到明显改善,门急诊和入院治疗的新冠患者的医疗需求也难以保质保量地满足,进而致使一些普通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重症患者的救治周期也被拉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