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海尾镇 昌江在哪里

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城东路的市民文化园,自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上世纪60年代,文化公园和长江中学斜对面的山坡是一片荒山森林,经常能看到猴子 。年长的居民仍称此地为猴山 。”6月18日 , 我和海南日报采访人员聊起昌江县石碌镇的变化 。长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庞大海笑着说 。
因铁矿而生、生活在石碌河北岸的石碌镇 , 自1961年长江将县城迁到这里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猴子横行的地方,已经成为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 。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
1986年石路铁矿并县 。图片由昌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攻克贫困堡垒,战胜贫困,取得伟大胜利 。
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妻子生病需要花钱,贫困就像一块大石头,让长江海威镇大仙村村民邹琪喘不过气来 。在政府的帮助下被纳入贫困户后,他起早贪黑 。通过种植芒果和养鸡,2019年他收入超过10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邹启诚感激地说 。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十三五”期间,昌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 , 派出2443名党员干部到各村、5158户贫困家庭结成“亲戚”,合力脱贫 。选择16家龙头企业,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昌江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29亿元 。其中 , 安排5142户贫困户、58个村集体与18家扶贫企业(合作社)建立联系,实现产业帮扶组织化程度100%,共向贫困户发放产业红利4845万元 。
今年2月27日上午,包括贫困户傅乃实在内,今年昌江共有503名农民工坐上了农民工就业“直通车”,前往广东打工 。这是傅乃实连续第二年外出打工 。他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
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2018年以来,昌江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5040人 。同时,通过建立全省首个农民工服务站,“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务工 。2003年,共为8609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劳动奖励金1711万元 。
在综合支持扶贫方面,2020年对5804名残疾人给予两次补贴737万元;向城乡3496户835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517万元;截至目前,贫困户已纳入931户2564人 。
经过努力,2018年底,全县3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19年底,234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消除了“零就业”贫困家庭 。全县农村没有一户人住上危房,没有一个人因病掉队,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
践行“两座大山”理论 , 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省政府同意将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科技产业园纳入省级工业园区 。“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科技园区建立后 , 对昌江的税收和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长江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吴增荣说 。
长江拥有被称为“亚洲最富铁矿”的石碌铁矿 , 以及占据海南石灰石储量90%的矿产资源 。铁矿石和水泥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直是“二产独大”的资源依赖型经济 , 是典型的“石饭” 。
为摆脱资源依赖 , “十三五”期间,昌江县委通过“五地两县”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重点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园建设 。
据介绍,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产业园包括核电协会及新材料产业先导区、大埔“零碳”制造及科技服务区、汊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核电现代海洋产业实验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665.89公顷 。园区核电二期、小堆示范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园区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
事实上,十三五期间,长江全力“突破”资源枯竭型城市 。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项目 , 在工业方面,通过水泥行业技术改造升级,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业方面,减少低效农业产业14万亩,转而发展芒果、花卉等“十大特色种养业” , 累计实现产值62亿元 。
"通过种植兰花种苗,该公司年产值达3000万元."海南禾丰世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周平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等地 。
建设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是昌江“五地两县”发展战略之一 。拥有霸王岭、雅佳瀑布、棋子湾、海威湿地公园等自然资源 。,给了长江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战略的底气和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