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


资料图
2023年中国是否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的问题,近期颇受关注 。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 。
针对中国是否也可能会经历这样的多波感染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蒙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个月是不至于的,但半年是有可能的 。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 。根据对周边城市及地区评估,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 。因此不需要过分紧张 。
延伸阅读:
专家:新冠确实不是大号感冒 高峰过后病毒会"传不动"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调整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 。针对医疗资源能否满足老百姓医疗需求等问题 , 1月1日晚播出的《面对面》,专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要点如下↓
“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
医疗资源能否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

中国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

文章插图

焦雅辉受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根据这三年国内的感染率 , 参考全球其他国家人群感染率,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完全任由感染,那手里的医疗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 通过缓疫压峰把感染人数包括需要住院的人数能够稍微拉得缓一些,那样我们医疗资源的供给就是够的 。

视频画面
2022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开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 。
焦雅辉表示,我们当时预判到了老百姓发热就诊需求会增加,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医院都要开放发热门诊 , 尽可能满足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 。
按照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的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同时,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 , 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

中国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

文章插图

视频画面
焦雅辉表示,仅靠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并不能满足就诊需求 。以北京为例 , 一方面所有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都要打开 , 另外,有体育馆、方舱医院也开设了临时的发热诊疗点,如果单纯发热需要取药的话,到这些临时医疗点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购药流程 。北京统计数据显示,在一个区临时发热点接诊的发热患者数,比该区所有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患者数还要多,这样就可以分流掉医院的一部分压力 。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 。

焦雅辉受访
针对此时的医疗资源是否能满足更加迫切的需求,焦雅辉表示,从2022年12月初,我们就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准备工作,要扩容和改造医院综合ICU 。我们要求医院按照综合ICU等比例准备一些可转换的ICU , 就是这些在重症资源快速增长,要达到临界值时,这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要在24小时之内马上就能变成综合的ICU 。

中国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

文章插图

资料画面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 , 医院依托呼吸、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等专科优势,共开设综合救治病区15个,开放床位538张,其中危重症监护床位69张 , 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急危重患者 。
新冠三年的经验: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防止轻症变重症
焦雅辉表示,新冠三年我们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 , 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
为了做到关口前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 , 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

资料画面
“就是让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辖区内这些有高风险因素的人,先给摸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透析的、孕妇、儿童,评估他们的健康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建立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分级来管理 , 红、黄、绿 。红色就是危险因素最高的;黄色是中等水平;绿色是相对安全的 。通过健康档案健康监测,能够对他们健康管理管起来”,焦雅辉解释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