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二 )


家里有老人孩子阳了发烧的
都或多或少有些焦虑
“我算是科室里‘阳’得比较晚的了,30多个医生,我大概是第二十五六个吧 。”上周五晚下班后,何顺朋出现了畏寒发热的症状,烧到了39℃,第二天抗原显示阳性,但他照样如常上班 。“进入工作状态,肯定是要全身心投入的 。我主要负责抢救室的工作,更加不能马虎 。”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可那几天,何顺朋心里还是记挂着一件事,难免有些焦虑 。
“我的孩子在我阳的第二天也发烧了 , 才1岁半,年龄不到没有打过疫苗,高烧烧到了40℃ 。”为人父母,想必会有同样的感受,自己难受都不是事,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孩子 。“和同事们聊的时候,只要是有孩子的 , 都会因为孩子‘阳’了而或多或少有些焦虑 。”
是面对病毒冲在一线的伟大英雄,也同样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
救护车每天七八十趟是常态
抢救室床位增加到30张
还是非常紧张
急诊科医生何洋说,以往的急诊,每天救护车大约来十几趟,现在每天七八十趟是常态,甚至有时候三四辆车一起到达 。
“患者在被送到急诊后,经过对症处理,需要尽快分流到各个科室病房或ICU 。正常情况下,我们抢救室的床位是18张 , 后来加到25张,再后来加到30张,还是非常紧张 , 需要各方面配合迅速分流,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
何洋认为,急诊的工作是“紧急而单纯”的,“紧急”自不用多说,“单纯”目的只有一个——救人 。
“这段时间我负责的是抢救室区域,所以接手的病人都是情况比较紧急的 。听急诊诊间的同事说 , 偶尔会碰到只是因为咳嗽、低热而想拍个CT就到急诊要求开单的患者 。的确有的人做完CT肺部会有细小的炎症表现,但情况是非常轻的 。”医疗资源有限,更需要关注的还是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希望轻症患者可选择普通门诊或附近社区医院就医 , 把宝贵的急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患者 。”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资料图
全力“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元旦新开一个ICU病区有38张床位
一方面,危急重症患者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急诊及ICU资源是有限的 , 这给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科科长戴胜提到,为此,医院积极拓展急诊及抢救室空间 , 通过腾挪以及增加急诊分诊区域,扩大急诊诊区,设置呼吸道急诊 , 全科医师整体接管,扩大输液室,扩大抢救室空间,设置简易发热门诊专用配药诊间等举措,有效缓解了急诊排长队现象,使急诊抢救有序进行 。
当前,医院积极落实“保健康 , 防重症”要求,两院区各设置8个新冠重症病区,共计667张床位,快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按10位医生1组的混编形式,两院区共设置8个梯队人员 , 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最大限度降低转变为重症以及危重症比例 。
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ICU床位 。“我们医院的运行床位数是3300多张 , 按规定,ICU和可转化ICU达260多张就够了 。但院领导非常重视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我们想办法增加可转换ICU床位至350张,尽可能让更多危重症病人及时得到救治 。” 戴胜说 。
目前,医院有ICU床位137张,初步设定可转化ICU床位162张 。医院采用三阶梯制有序开放综合ICU和可转化ICU床位,目前 , 现有ICU已不能满足收治要求,正逐步增加可转化ICU , 随时根据危急重症的抢救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022年12月31日,医院新开一个ICU病区,共有38张床位,已于1月1日投入使用 。另外,医院有创、无创呼吸机及High flow设备充足,能满足现有ICU床位的使用,另有新补充设备将于一至两周内陆续到位 。
“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 为市民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戴胜表示 。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