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资料图
2022年12月29日,庆春院区和钱塘院区急诊接诊1971人,送抢救室抢救143人;
2022年12月30日 , 庆春院区和钱塘院区急诊接诊2219人 , 送抢救室抢救131人;
2022年12月31日,庆春院区和钱塘院区急诊接诊2450人,送抢救室抢救134人;
2023年1月1日,庆春院区和钱塘院区急诊接诊1924人,送抢救室抢救119人……
这是最近4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两院区的接诊数据 。
急诊科主任洪玉才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样的情况 。“从医30多年,我在急诊待的时间超过20年,这种情形,真的从来没有过 。”洪玉才说,目前,医院急诊工作量超过历史最高峰的三倍多 。大约一周前,急诊每天的接诊量开始迅速攀升,这段时间,两院区急诊总量和抢救室抢救患者总人数分别增加了218%和240%,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 。
“对我们来说,的确是非常大的挑战 。”洪玉才坦言 。
危急重症患者中
80%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占比较大
重症肺炎的不在少数
急诊接诊量不断攀升,其中大部分是轻症患者,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
“以前,来急诊的虽然也是老年人为主,但现在这个比例越来越高 。老年人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虼送潜凰屠吹氖焙蚯榭鼍褪治<? ,出现了意识不清、低血氧,甚至是呼吸衰竭以及多脏器损伤等情况,需要立刻抢救 。”洪玉才说,医院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中,80%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占比较大 。
而在这些危急重症患者中,出现重症肺炎的情况不在少数,肺部存在大量渗出 。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工作量超历史最高峰3倍

文章插图
资料图
有急诊医生一晚做了10例气管插管
93岁老太太神志清醒下选择放弃
对很多病情危急的重症病人来说,气管插管是最先摆在面前的问题 。
“气管插管,意味着患者面临呼吸衰竭,需要紧急开放气道,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 。大部分重症肺炎的患者是需要气管插管的 。”急诊科医生何顺朋介绍,气管插管需要医生、护士、呼吸师三方高度紧密的配合,对于这一操作,急诊医护都不陌生,但最近这段时间也同样遇上了新的困难 。
“进行气管插管前,我们会先对患者进行球囊通气 , 使得氧合达到100%,保持在较好的状态,因为在插管操作中患者是没有办法进行吸氧的 。而最近一段时间送来的危重症肺炎患者原本氧合情况就很差,即使进行球囊通气,氧合最多也只能达到90%上下,这就意味着留给我们插管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不能迅速完成,患者的风险就多一分 。因此 , 需要医护精神高度集中,虽然插管过程并不久,但的确不轻松 。”
何顺朋说,若是以前 , 平均一个月会遇上2-3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而如今,每天都有3-4例 。“昨天还听同事说起,前天一晚上他就做了10例气管插管 。”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气管插管不轻松 , 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属来说更是如此 。
每当气管插管前需要和家属谈话,何顺朋都尽量把各方面的问题说明白,选择权在于患者一方 。“面对年轻患者,我们会更积极一些 , 尽量建议患者家属多争?。矶喟司攀昀先说募沂糇钪栈嵫≡穹牌懿骞?,只因为不希望老人再多遭受痛苦,我们也理解 。”
“今天我就碰到一位93岁的老太太,女儿希望气管插管,但儿子认为应该遵从母亲的意见 。老太太虽然呼吸窘迫,神志还是清醒的 , 最后她很平静地表示放弃 。”
“放弃气管插管,意味着患者只能依靠纯氧面罩维持氧合,效果肯定远不如插管,但我们也希望患者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挺过去 。”何顺朋说,在这种时候,急诊医生只能提供建议,选择权在患者本人和家属 。而不管他们如何选择,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
医院允许员工请病假
可没有一个人来找我请假……
“几乎就是不吃不喝不如厕,快要‘成仙’了 。”洪玉才开着玩笑形容近期急诊的工作状态,笑声里还夹杂着几声咳嗽 。
对于“阳”着上岗坚持这件事情,他不愿意多说 。“没什么好说的,实在是太正常了,我们每一位同事都是这样,而且现在大家都已经‘阳康’了,跨过那道坎了!”放在自己身上是“正常”,可话锋一转,洪玉才心疼起了急诊的同事 。
“我们有同事烧到39.7℃ , 头痛欲裂,硬是说能坚持,吃了解热镇痛的药,甚至没时间等热度下来 , 继续坚持工作;有几位同事看着状态实在不对劲了,让他们回去休息一下也硬是不走,说‘我走了没人接班,剩下的人忙不过来的’;医院允许员工请病假,可到现在愣是没有一个人来找我请假……我们总在告诉身边人阳了之后要多休息,可自己却都是在‘背道而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