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 三 )


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 以含荞麦粉的饲料饲养大鼠4星期,血压有轻度下降[1] 。本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有强大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耐热的低分子物质[2] 。从荞麦种子核心部分提取的一种三肽,对ACE的IC50;,为12.7μmol/L,实验表明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有抗高血压作用[3] 。
2.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志愿者吃荞麦粉4星期,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比值明显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明显降低,并使血糖降低,口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改善[4] 。以含荞麦粉的饲料饲养4星期的大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也提高,并在葡萄糖负荷后1h,胰岛素的利用速度加快[1] 。高脂饮食兔服用荞麦提取物12星期后,可轻微降低血中丙二醛(MDA)浓度,但显着增加肝中抗坏血酸自由基的含量并伴随血中β-脂蛋白水平和肝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的降低,血中苯乙酸睾丸素也同时增加,作用远远强于芸香甙 。
3.其他作用 从干燥荞麦种子提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TI)共有3种(TI1、TI2和TI4),除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外,TI1和TI2 。对糜蛋白酶尚有一定抑制作用 。此外,这些TI对互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孢子有萌发及菌丝体生长也有抑制作用[6] 。荞麦花粉的水提取液具有和硫酸亚铁相似的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饮用水提取液35d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主要脏器未见损害[7] 。
性味甘;微酸;性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敛疮 。主肠胃积滞;泄泻痢疾;绞肠癌;白沙;带下;自汗;盗汗;疱疹;丹毒;痈疽;发背;瘰病;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制面食服 。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
注意1.《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 。
2.《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 。
3.《品汇精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 。
4.《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 。
5.《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
各家论述1.《纲目》: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 。泄痢腹痛上气之疾 。气盛有湿热者宜之 。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 。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 。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 。《普济》治小儿天吊及历节风方中,亦用之 。
2.《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 。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 。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晕
3.《随息居饮食谱》:荞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 。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 。
4. 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
5.《纲目》: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6.《本草备要》:解酒积 。
7.《安徽药材》:治淋病
8.《中国药植图鉴》:可收敛冷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