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前会不会有多次小地震现象

我的解答是不一定,涉及到地震序列的组成 。

大地震前会不会有多次小地震现象

文章插图
地震序列包含主震型、震群型及双震型,只有主震型里的前主余型地震才是在大地震发生前有多次小地震 。这样的地震在中国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发生6.8级、7.2级地震,地震学家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的所谓规律 。并且依据这一“规律”及其他地震前兆异常,对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作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预报 。但是,一年半之后(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河北唐山的7.8级大地震,在震前却没有小震发生,属于主余型地震,因而虽然也有一些前兆异常,但是却因为没有地震活动方面的依据,大大增加了预报的难度 。从而在震前没有进行有效预报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8.0级地震,同样属于主余型地震,因而也给预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所以“小震闹,大震到”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只有地震序列中的主震型中的前主余型,才符合这一规律 。而主震型中的主余型及孤立型地震都不具有此特点 。
至于双震型和震群型地震,也不符合这一规律 。比如,一个地区发生小地震,并不能断定一定会发生大地震,因为震群型地震就是在一段时间发生一系列小地震 。
总的来看,单纯靠一个地方发生一些小地震,就心生恐慌,担心发生大地震,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小地震的发生与大地震的发生的关系较为复杂,单靠这一地震前兆现象还不能预测地震 。如果某一地区发生小地震,还应该看有没有其他地震前兆现象,才能确定有没有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
我们知道,大地震发生后,会有很多余震的发生,这是普遍规律 。但大地震发生前,会有很多小地震的发生,这问题不好一下子给出答案,我们来分析一下 。
辽宁海城地震,是人类目前唯一一次成功的预报,这次预报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在发生之前,当地有很多小级别地震的活动,而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之前,就没有这些小地震的发生,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前震活动,突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地震 。

基于对历史地震的分析总结,我们对地震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一般是分前震主震型地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双震型地震、震群型地震和孤立型地震 。根据实际地震活动情况,比如我国大陆的地震活动特征,80%的震例都是主震余震型地震,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是突然发生一次高级别的地震,之后是频繁的余震,然后趋于平静,而很多小地震的频繁活动,然后发生高级别的地震,这种情况有,但震例极少 。

若某地区出现了频繁的小级别地震活动,这极有可能是震群活动,震群活动一段时间后会趋于平静 。若发生了小地震,就认为有大地震发生,这十有八九是不准确的,这种结论既不科学又不靠谱 。

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一方面要有地震灾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二是要积极预防,包括完善的救援体系、快速应急能力、建筑物的高抗震性能等 。
【大地震前会不会有多次小地震现象】关于“大地震前会不会有多次小地震?”我的解答是“肯定的” 。为什么大震前会出现小震?首先要弄清“地震的起因?”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中得知,引发地质变化的条件是地球磁场变化导致的,地磁就是一种“力” 。由于同性相持的原理,地壳抻拉造成了低凹、平原、盆地、峽谷、深渊 。又由于地磁异性相吸的原理,造成了地球板块堆积,抬起,升高,造成山脉(火山除外) 。由于异性相吸,地球异性磁场推动板块,每年以三公分距离相互挤压隆起,造成板块下出现裂隙空间,经过250年至300年左右,地下形成隆起形成巨大的地下裂隙,裂隙空间高达七米左右时,积攒了大量能和力,就会造成崩塌或坍塌,因此大地震周期多在300年右发生 。下过矿井和开山凿洞的人都知道,井下塌方和山洞塌方前,都是先由小块碎裂的石头下落而导致较大的塌方 。地震原理亦是如此,地下裂隙中,碎块坠落引发许多小地震,小震最后引发裂隙承受不住时,必然引起大的崩塌导致大震,大震又导致沒有崩塌小的裂隙的继续崩塌,又导致余震,直到地质力能得释放才趁于相对稳定 。这不仅是大震前有小震,而且大震后还会有余震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