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肆余迦他在等风来 他在等风来( 二 )


接下来就是等风了 。
李明(左)在车间与同事讨论车辆结构和优化方案 。
“等大风来了,大风也没那么听话 。”4月,风最大的时候,试验队在百里风区外耐心等待,周围是一片荒野,大家吃住都在车里 。风来了 , 他们赶紧把动车组开进风区 。
一路到戈壁滩,黄沙被风卷起打在车窗玻璃上,车上每个人的心都提着 。队里的一个老师告诉你,以前车辆在百里峰地区测试的时候,两边的车窗都被击穿了 。他当时直接用棉袄把头包起来藏在桌子底下 。老师开玩笑地说:“要想保护好自己,就得保持头脑清醒 。”
李明说:“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都肃然起敬 。风一来,我们就钻到风区里来来回回做锯切实验 。在鱼儿沟、珍珠泉这种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居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回采集了大量的动态和空空气动力学数据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 。通过一手资料,为我们后续车辆的研发提供了大量的现场数据 。”
实际通车的时候,李明觉得自己作为其中一员,能给复兴号带来一些改变和优化,特别自豪 。“我们应该为新疆和西藏等欠发达地区带来更多新元素,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应用于这些地区,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在工作中优化提升自己 。
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李明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领导者 。他说:“过去10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包括间接失败和阶段性失败 。我们的思维一定要更加系统,同时要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个人能力其实是有限的 。无论是高铁还是我研究的燃料电池车 , 这些都不是一个人的贡献 。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相对领先 。”
李明坚持技术攻关与产品验证自主创新相结合 , 着力搭建青年科研团队展示平台,培养了一批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多学科联合优化设计团队 。他带领团队成员参加铁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向各国学者展示公司产品和模拟实验能力,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认可 。
李明
“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做大,用更多的新鲜血液为国家的绿色交通做出一些贡献 。”李明每年都给新员工讲课和培训 。帮同事指导论文,申请专利是常事 。甚至有后来离职的同事申请课题,问他 。对此,李明表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工作之外,我都喜欢做创新的事情 。我能把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帮助公司,同事和朋友 。我觉得我在实现自我价值 。”
现在年轻人择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大城市,大平台 , 生活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