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东晋陶渊明隐居田野的原因


东晋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东晋陶渊明隐居田野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东晋陶渊明隐居田野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他有首《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古今传诵、流芳百世的饮酒之歌,刻画了一个远离世俗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不自觉地从尘世的喧嚣之中摆脱出来,从中得到内心的宁静 。我们不禁会问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美的诗歌?他有什么样的奇特经历呢?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陶渊明9岁丧父后,家庭衰微,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甚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
【东晋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东晋陶渊明隐居田野的原因】太元七年(382年),陶渊明18岁时,前去投奔父亲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 。他热情地款待了陶渊明,并让陶渊明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起用陶渊明 。不料,不久陶渊明就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 。陶渊明回家不久,谢玄就因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逝 。陶渊明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不知所措,于是天天借酒浇愁 。慢慢地,陶渊明嗜酒成瘾,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 。喝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常年如此,遂成癖好 。陶渊明喜好饮酒,他直接写酒的诗有二十余首,但是他并未嗜酒如命,反而是“饮而不乱” 。后世形容人对某种事物的极端喜爱迷恋程度,用的就是“陶(渊明之)醉”一词,也都证明他对酒的好饮,止于陶醉而已 。他所留下与酒有关的故事,也可以见证他在醉与醒之间的分寸 。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 。陶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她与陶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在一个灾荒之年香消玉殒,魂归天国 。陈氏的早逝,对陶渊明是一个沉重打击,陶渊明于是将对爱妻的情思全都寄托到菊花上,他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自酿成菊花酒,既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也满足他的精神升华 。
由于家里境况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自从续弦翟氏进门以后,他那伤痛累累的身心才得到了抚爱和慰藉,他不忍心让翟氏也去重蹈陈氏的覆辙,跟着自己去挨穷受苦 。在好友庞遵的再三劝说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但是,陶渊明发现了桓玄篡权的野心,于是,借母丧辞职回家 。
后来桓玄叛晋,被刘裕、刘毅等击败后,挟持晋安帝到江陵,陶渊明投奔到刘裕身边,但不久,他却发现刘裕剪除异己、任人唯亲,这使他感到失望,于是打算辞职隐居 。陶渊明的堂叔陶夔不同意陶渊明的隐居,对他说:“你再去归隐田园,固然很好,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年龄已大,又不善理财、孩子尚小,家境贫困,这往后的生活又该如何去维持?我的看法你不如走一条中隐之路 。”何为中隐?指的是做地方上的小官 。陶渊明思索再三,接受了他为彭泽县令的朝廷任命 。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由于督邮发难,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离开了官场,真正走上了回乡隐居之路 。
陶渊明在隐居后得知刘裕篡权称帝,这使得他复兴东晋的梦想彻底落空,于是改名为陶潜,拒绝任何官方来往 。陶渊明的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 。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 。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 。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他穷不改志,也不求“嗟来之食” 。有一次新任江州刺史檀道济送来厚礼,并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他以无功不受禄而拒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