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文章插图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故事元朝末年,群雄逐鹿,争夺天下,各路兴师之军互相吞并,最后只剩下两支势均力敌的部队:一支是以陈友谅为首的队伍,占据着以江州(九江)为中心的湖广、江西等广大区域,国号大汉;另一支是以朱元璋为首的部队,占据着以集庆(今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安徽一带的广大地域,国号西吴 。两支队伍为了争夺天下,在长江中下游多次进行过交战 。
元代至正24年(1364)4月1日,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艨艟巨舰围攻洪都(南昌),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 。陈友谅操转船头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上的康郎山,一场震撼古今的鏖战展开了 。
两军兵力悬殊 。陈友谅兵多舰巨,他指挥的五千艘艨艟巨大无比,船楼分上中下三层,中间置走马棚,船楼上下的人说话互相听不见,每层船楼有无数房舱,如同大厅 。船身铁皮包裹,红漆涂饰,远远看去,犹如一片红色的城廓 。朱元璋不仅人马少40万,而且战船多是小舢板,声势不壮 。
朱元璋率部在康郎山驻扎已毕,亲率诸将观察敌阵,见陈友谅战舰首尾衔接,桅樯林立,冷笑一声说:“陈友谅在军事上犯了一个大错误,当年曹操在赤壁就吃了这个大亏,你们看,他们战舰首尾相接,我若用火攻,顷刻之间,叫他们化为一片火海 。”众将都说主公言之有理 。
第二天,朱元璋将队伍分成11支小分队,每船满载火器弓驽,向三江口的汉军发起攻击 。朱元璋在这里也有失误,时值盛暑七月,风平浪息,纵用火攻,没有风助火威,不能发挥火攻的作用 。况且汉军战舰在山西南,须得东北风相助才能奏效,诸葛亮不能再世,此时哪来东北风呢?果然,开战以后,两军胶着一起,不但火攻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朱军因船小,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特别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比一般战舰要大,白色桅杆非常醒目,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率船队专攻这艘指挥船 。汉军鼓噪呐喊:“乘白桅船的是朱元璋呀!别跑了朱和尚!” 这一喊 。汉军的大小船只将朱元璋指挥的小分队围困个水泄不通 。大将常遇春、俞通海等人率领的船队也被汉军冲散了 。朱元璋身边只有左副指挥韩成和一些谋士及少量将士 。
韩成当机立断,下令分队各船,将备用的石灰包打开,用水调和,将各船桅杆统纫刷白,白杆林立,分散了汉军的注意力 。两军混战一阵 。汉军又一阵呐喊:“穿红袍的是朱元璋,别跑了朱和尚!”汉军的船只又向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围拢 。
此时,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被激浪推上了浅滩,无法开动,兵士下船,手推肩扛,无奈船体太大,推拉不动,眼看汉军不要掩杀上来 。朱元璋仰天长叹:“真乃天亡我呀!”话音刚落,韩成将朱元璋拖进船仓,扒下红袍,穿在自己身上,向朱元璋拱手道:“主公保重,韩成我去了!”韩成威风凛凛站在船头,将陈友谅臭骂了一顿,投水而死 。这时,汉军一片欢腾:“朱和尚死了,我们胜利了!”
汉军大将张定边正在船头洋洋得意,不料吴军大将常遇春从右边杀上前来,一箭将他射伤 。主将受伤,汉军纷纷溃退,直到朱元璋重新站在船头指挥时,汉军才知刚才跳下去的是替死鬼 。
尽管诸将拼死保住了朱元璋一条命,但吴军死伤惨重 。仅将官就死了30多员 。他登基以后,在康郎山建忠臣庙,塑供36位将军神像 。市郊新港乡就有韩成庙,供韩成像,地方官府春秋二祭,此是后话不提 。
朱元璋退回康郎山后,汉军尾后弃舟登山,象潮水般涌上山来,活捉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已脱下红袍,换上绿袍 。汉军中又一阵呐喊:“穿绿袍的是朱元璋,别跑了朱和尚 。”
时值黄昏,朱元璋精疲力竭,躺在一棵古槐树下喘息 。汉军的箭翎飒飒地从他耳边射过 。他迅速把绿袍脱下,披在槐树上,身穿卒服,混在乱军中逃命 。第二天,陈友谅派人到槐树下,收拾朱元璋的尸首,只见一件绿袍被无数只箭钉在古槐上 。陈友谅命士兵将古槐砍去一截,以雪愤恨 。朱元璋登基后则封这棵救命槐为“将军槐”,民间称为“槐树将军” 。
第二天,朱元璋又出现在指挥船上,陈友谅大惊,不仅朱元璋未死,反伤了大将张定边,不禁长叹一声:“常遇春一出,我军将无能与之相敌也!”他的胞弟陈友仁大叫说:“哥哥,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待小弟将常遇春捉来献大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