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把财产转移到哪儿去了?伍秉鉴后人在哪里?


伍秉鉴把财产转移到哪儿去了?伍秉鉴后人在哪里?

文章插图
伍家的财产差不多等于清政府全国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人家说他是富可敌国这是不夸张不过分的 。所以那时候伍秉鉴是闻名世界的商界明星,特别是在美国人中拥有众多的“粉丝” 。
伍秉鉴的后人现状如何?第二次鸦片战争,十三行被焚毁,对伍家又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由于有各种各样客观的原因,也由于伍家的后人不争气,在伍崇曜以后伍家再也没有商业的英才,伍氏家族迅速衰落,然后消失在历史深处 。所以,我想用伍家后人伍凌立的一番话来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束,我看了这段话以后挺感慨的 。
“伍氏后人有的转向仕途、文人墨客、艺术人生;有的转向学习洋技科学,崇尚科技强国;有的面对外国列强侵略战争,走向投笔从戎的道路,从军救国;而有的则过着寄生性的生活,挥霍无度,几代人未干过工作,结果,终因丧失生存能力,靠变卖财产渡日;更有甚者,好逸恶劳,瞒天过海,欺诈、政治投机,缺德败家 。从中或许能让人惊讶!?为什么中国难有百年的家族(或民族)企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上在中国富商后人中,似乎还是难走出衰落怪圈…… 。不知是家族文化的悲衰,还是国家民族文化是悲衰?”
这是伍氏后人伍凌志立先生文章里的一段话,让人感慨万分 。
伍秉鉴把财产转移到哪儿去了都说伍秉鉴是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但是他究竟有多少钱你是否说的清楚?在他死后,这些钱又去了哪里呢?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吧,相信看了之后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榜首了吧!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一两白银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百块钱,而伍秉鉴的身价换算下来就是现在的四十亿;另外你知道清政府一年的税收是多少吗?身为两广总督的林则徐,那么大的官他一年的俸禄又是多少?当时清政府一年税收是四千万两,林则徐则一年赚两万两,而伍秉鉴他的身价就是当时朝廷的半年收入,需要林则徐不吃不喝赚一千年的!想必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多有钱了吧,那么这些钱又都去了哪里呢?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者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其中都有写到割地赔款给西方列强,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据记载,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商行出资三百万银元用以偿还债务,其中伍秉鉴一个人就出资一百万银元 。而在此之前,伍秉鉴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事业,曾经花巨资向清政府购买了一个三品的官职 。但是这并没有保住他的家财,因为做的是跨国的生意,所以与外国的商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鸦片战争爆发后,因为这一理由,清政府多次向伍秉鉴开口要钱 。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再有钱的商号也经不起政府的这样压榨,加之做生意需要资本的同时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作为封建王朝末期的富商,伍秉鉴的财富根本无法长期保持,也就是说他的财富是跟着他的人一起消逝在了历史的场合中 。
伍秉鉴简介伍秉鉴——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首富,在清朝这个动荡的朝代里,作为首富,不知道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清朝后期的时候朝廷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封锁了所有的对外通商,当时有设立“十三行”用以对外通商 。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而成全了伍秉鉴 。祖籍是福建的伍家在康熙年间就举家迁徙,定居在了广东,并且开始经商 。伍家在伍秉鉴的父亲手里时,成立了商行并且已经加入对外贸易 。等到伍秉鉴三十二岁接管家族企业后,伍家的商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
在经商方面极具天赋的他以自己超前的理念跟欧美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与国外商人的广泛交易,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其中还包括在东印度公司周转不灵的时候向其放贷,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债权人 。中国的茶叶在国外一直是热销产品,但是欧洲人对质量是严格把关的,在所有的外销茶叶中,伍家的茶叶被英国商业认为是质量最上乘的,从而获得了最高价的待遇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伍秉鉴长远的目光 。
当然伍秉鉴的商业发展并不只是局限于茶叶经营,他在国内还有地产、店铺等,在国外则投资铁路的修建,同时还进行证券交易以及保险业务等,其伍家的怡和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而他则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
伍秉鉴儿子伍秉鉴,又叫伍敦元,字成之,是清朝乾隆时期人 。他的家族从他父亲那代起开始参加对外的贸易 。他的哥哥伍秉钧创办了怡和行之后英年早逝,他接手业务后把怡和行经营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