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杀戮剧情详解 善意杀戮

善意杀人(善意杀人情节详解)
当飞翔的梦想遇上杀戮的挣扎,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在宫崎骏其人的《起风了》里已经隐约有所触及,现在《好杀》里的矛盾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是一个飞不上天又怕“杀的触觉太远”的故事 。
【善意杀戮剧情详解 善意杀戮】伊桑·霍克扮演的主角伊根是一名前F16战斗机飞行员,在六次探险后被调回中国 。符合美军减少伤亡和开支的大方向,成为UAV(无人机)的战斗飞行员 。近年来,美国大量使用俗称“无人机”的无人机 。从过去以侦察为主,到现在具备攻击能力,Egan的工作是飞机自动到达中东某地后识别、瞄准、发射导弹(有了导航 , 连飞行本身都省了) 。当爆炸的烟雾散去后,通过分辨率极低的屏幕判断伤亡人数 。
然后他站起来,离开座位,走出集装箱般的操作室 。集装箱外面,是内华达州炙热的阳光和闷热的黄沙 。他钻进一辆老式跑车 , 穿过拉斯维加斯市区的主干道开车回家 。他是现役军官,却可以每天回到妻儿身边,甚至在节假日举办烧烤聚会;他每天都开枪打人,但是没有生命危险,一点也没有 。
要说“善意杀人”,还得从导演安德鲁·尼克尔说起 。这位新西兰作者,导演过《综艺》、《战争之王》、《时间规划局》,写过《楚门的世界》和《终点站》 , 光看上面的简历就很容易判断出他对“人物的特殊情况”特别着迷 。尤其是科幻经典《变种异煞》也是伊桑·霍克的 。从反乌托邦形式谈科技发展的道德面(阴暗面),几乎是一面“善意杀戮”的科幻镜,里面有一个身临其境、深谙进步 , 却充满斗争、碰撞和空虚拟角色的人物 。只是《变种恶灵》质疑:科学真的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吗?《善意的杀戮》提问:科技是否抹去了战场上最后一点人性?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道德问题 。随着文明的发展,对你我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无论从实体法治还是无形道德方面,尤其是对生命安全的侵害,都有了越来越精细的惩戒规范 。就算你有一百个“道理”,就算对方穷极恶极,也不会变得讲道理 。即使主题词是“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废除死刑一直被热议的原因 。
但只有在有战争的时候,这种逻辑才会进入例外状态 。战场赋予士兵杀戮的理性,因为这关乎胜败——或者应该说,关乎生存 。
只是这个例外存在的事实,而且很可能比你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理想的战争是指当你面对侵略时,得到相应(暴力)防御的正当性,但实际上“侵略”的定义很容易变得模棱两可 。
这一代地球人见证了美国因为911事件而发动的一系列“反恐”战争,这些战争打着保卫国家的旗号带来了外来侵略 。真相是什么?——《善意的杀戮》甚至指名道姓 。那条横幅所覆盖的核心关键词可能就是“美国利益”这个词 。
然而,一直以来,这一切都发生在海外 。从家里(或者第一/第二世界的其他人)看不到,也没有杀人的理由 。毕竟凶手就在现场 。这些士兵(如《拆弹部队》或《美国狙击手》中描述的士兵)也冒着生命危险,面临着被杀的威胁,或者同伴被杀的伤痕 。但是如果把这些都去掉,甚至把个人的身心影响和危险都去掉了呢?
在这里,“善意杀人”营造了一种“特殊情境”,让人正面质疑在这个房间里玩街机游戏 , 在7000英里外杀人的荒谬性 。于是我们可以思考:不仅是战争的正当性,还有“公平”是否应该存在 。当然,人都是自私的 。规避风险,生存下来,是直觉 。作为一个国家(或军事组织),减少同胞或战友的伤亡也是必然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有没有人关心过那些在“前线”、在操纵杆和屏幕前杀敌的士兵的内心感受、震撼和自我怀疑?
所以在很帅甚至很轻的中文片头下,这其实是一部很重很纠结很闷的电影 。在一次次任务的过程中,伊根越来越难以忍受这个“街机”的空空虚 。是缺少飞行的紧张感(无忧无虑)还是缺少杀戮的心理后座力(或者其实是快感)?故事没有陈述,但或许是太过浑浊,分不清道德或情感或潜意识或动物对战场的依赖、麻痹、恐惧、沉迷等复杂感受 。是拆弹部队开始的 。猎杀本·拉登,美国狙击手,善意杀人都想活捉,都试图呈现自己无解的情怀 。
然后到了故事的后半段,因为中情局成了这个“远程轰炸小队”的老大,任务越来越夸张:轰炸群众,轰炸里面有妇女儿童的建筑,轰炸刚刚被炸过的现场(这么多村民都去帮忙),甚至轰炸葬礼 。渐渐地,不能亲自上战场的空,被更消极的“内疚感”所取代 。伊根开始质疑:为了“解除威胁”而卷入这么多无辜的人,轰炸这么多手无寸铁、毫无准备的“敌人”,真的有意义吗?甚至进一步怀疑:以如此不平等、不人道的方式进行攻击,然后把可以想象得到的报复视为恐怖威胁,这不仅不合逻辑,也是对“无止境”的现实定义 。在电影的后半段,伊根终于执行了一个“晚上看孩子”的任务 。那天回家后,他告诉妻子:“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那么无助,那么卑微,那真的是最不英雄的英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