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调的介绍 四平调的简介

四声介绍(四声介绍)
四声调是从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边境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演变而来,只有60多年的历史 。因其以花鼓为基础,吸收了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有人称之为“四平调”,后改名为“四平调” 。也有人认为是因其曲调、四句一级而得名 。
基本介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西安和范县(现属河南省)建立了专业剧团 , 江苏、河南和安徽省也有许多专业和业余剧团 。1954年、1956年,金乡前进四平调剧团参加第二届鲁剧观摩演出会,演出《小借年》、《小二门》、《刘芳夫借银》,刘昱志获演员奖 。后来创作演出了《斗阳山》、《湖上红莲》等现代戏 。1982年 , 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济宁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出的《团圆》、《谢媒婆》、《谁说了算》等现代小剧多次获奖 。1984年 , 第二届鲁剧展演月,成武四平调剧团演出《梨花春》,王凤云获演员奖 。四声调范围很广 , 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接壤为活动范围 。河南目前有两个专业剧团,分别是商丘四声调剧团和濮阳范县四声调剧团 。四声大师:白,四声皇后:庞明珠,四声皇后:高平 , 以及众多四声表演艺术家 。
历史的发展
1930年前后,艺人庞和杜(绰号“乌云”)的班到达济南后,在南岗子(现新市场)剧场老板的支持下,借用旧戏箱和全套锣鼓 , 开始登台演出 。1934年,邹的花鼓班加入他们班,被称为大兴班,被群众称为“老梆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安徽阜阳界首,改名为“山东老调”、“山东干梆子”、“文明花鼓” 。他们曾经加入了评剧 , 移植了一些剧目 , 吸收了京剧和评剧的表演节目,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
1945年春,严玉成、、刘汉佩和(豫剧小提琴手)学习歌剧的音乐唱段 。他们先后吸收了豫剧、评剧、京剧的唱腔 , 加上弦乐伴奏,形成了后来的四声 。经过花鼓艺人不屑的努力,四声唱法在发展中逐渐成熟 。特别是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凤云,继承和发展了其母王桂芳(大青衣)的唱腔风格,其唱腔婉转明快 , 奔放不羁,刚柔相济 。1962年,她到中国评剧院移植大型古装剧《花为媒》 , 由戏曲表演艺术家辛亲自授课,她大胆吸收 。为丰富四声唱法艺术,她大胆创新四声唱法,成功发展出“慢三只眼”风格的宫调(慢四声),进而发展出“慢三只眼”风格的正调(反四声) , 这是四声唱法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四声艺术流派,赢得了戏曲专家的关注 。山东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分别拍摄录制了《裴秀英的控诉》、《花为媒》、《乡村流行》、《电视剧》和省级广播电台,对王凤云的歌唱艺术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西安、范县(现属河南省)建立了专业剧团 , 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也有许多专业和业余剧团 。1954年、1956年 , 金乡前进四平调剧团参加第二届鲁剧观摩演出会 , 演出《小借年》、《小二门》、《刘芳夫借银》 , 刘昱志获演员奖 。后来创作演出了《斗阳山》、《湖上红莲》等现代戏 。1982年 , 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 , 济宁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出的《团圆》、《谢媒婆》、《谁说了算》等现代小剧多次获奖 。1984年,第二届鲁剧展演月,成武四平调剧团演出《梨花春》,王凤云获演员奖 。
热门地区
四声调流传甚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接壤地区都是它的活动范围 。河南目前有两个专业剧团:商丘四声腔剧团和濮阳范县四声腔剧团 。山东有成武四平调剧团 。
艺术特色
四声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从其他姐妹剧种中吸收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 。女声简洁中委婉俏丽,男声高亢豪放,刚柔并济 , 保留了强烈的说唱特色 。1930年前后,艺人庞和杜(绰号“乌云”)的班到达济南后,在南岗子(现新市场)剧场老板的支持下,借用旧戏箱和全套锣鼓,开始登台演出 。1934年,邹的花鼓班加入他们班 , 被称为大兴班 , 被群众称为“老梆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安徽阜阳界首,改名为“山东老调”、“山东干梆子”、“文明花鼓” 。他们曾经加入了评剧,移植了一些剧目 , 吸收了京剧和评剧的表演节目 , 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1945年春,严玉成、、刘汉佩和(豫剧小提琴手)学习歌剧的音乐唱段 。他们先后吸收了豫剧、评剧、京剧的唱腔,加上弦乐伴奏,形成了后来的四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