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 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了


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 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了

多番波折之后,联通终于开通了针对AppleWatch3的一号多终端业务,国内用户也能享受到不插卡打电话上网的功能 。
近几年来,手机卡的尺寸越来越小,但SIM卡槽始终未能消失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智能手机依然不能和苹果智能手表一样砍掉SIM卡槽,彻底和手机卡说拜拜呢?今天我们不妨来聊聊这个问题 。
曾经存在的无卡槽手机虚拟SIM卡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技术,出现的时间似乎并不长 。但实际上,无卡槽手机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过了 。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一种名为“小灵通”的手机产品大行其道,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 。
但小灵通本质上是对固话的延展,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手机又很大的区别 。当时的小灵通产品可以分为PIM卡版和无卡槽版两种,前者和常规意义上的手机比较类似,需要插入PIM手机卡,后者则需要运营商以“烧号”的方式把号码写入手机中 。
就当时来说,烧号版的小灵通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非法烧号来盗打电话、盗取话费 。
进入3G时代后,CDMA网络除了国内的电信在用外,北美也有不少运营商在力推 。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的Sprint、Verizon等运营商推出了不少无卡槽版的合约机,例如iPhone4、摩托罗拉里程碑等 。
这类手机只能使用指定运营商的服务,号码注销或更换也要用户自行前往运营商处办理 。
有意思的是,当年iPhone4的大火让原本拿到WCDMA牌照的联通凭借合约机乘机拉拢了不少用户 。而电信则苦于没有插卡版的CDMA版iPhone4而望洋兴叹,不少省市的电信公司则悄悄开通了写号服务,为无卡槽版iPhone4上号,很多水货机都用上了的国内的电信号码 。
不管是小灵通,还是写号版的CDMA手机,无卡槽设计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便利,网络制式的限制和繁琐的入网步骤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反而更符合运营商的利益 。
我们想要的虚拟SIM卡技术是怎样的?目前出现的虚拟SIM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为苹果等厂商力推的eSIM卡,用户可以在不插入手机卡的情况下直接购买各家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并随时切换 。另外一种为软SIM卡,以小米的国际漫游、华为的天际通为代表,它不需要手机植入特殊的芯片,直接通过软件即可完成鉴权 。
但在现实中,这两种虚拟SIM卡技术实现的效果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距离 。例如AppleWatch3上的eSIM卡技术最后实现时变成了运营商推行的“一号多终端”,用户开通网络、电话功能的步骤并不会比买实体SIM卡少,甚至更复杂 。随时、任意切换运营商服务的设想也并未实现,首先,目前国内只有联通在部分城市为AppleWatch3开通了这项服务;其次,要注销它还要经过繁琐的步骤;另外,最重要的,它本质上是现有实体SIM卡拓展和延伸,并没有独立的手机号码和计费体系 。
小米华为推出的国际漫游服务,可以在不另外购买手机卡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境外运营商的网络服务 。不过,用户并不能获得一个单独的手机号码,无法实现打电话发短信的操作 。
去掉SIM卡槽还存在哪些阻力?运营商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用户流失,它会采用各种措施方式阻止用户离开 。我们设想的便利的虚拟SIM卡技术和运营商的利益发生了直接冲突 。因此,现在即使真的有砍掉卡槽的手机出现,在得不到运营商的全力支持下,用户注销、更换服务依然会受到重重阻碍,便利性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
【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 手机为什么放不开手机卡了】我们现在在用的实体SIM卡,本质上是一种鉴权的凭证,运营商通过它用来验证使用者的身份和付费情况 。手机能正常通讯,其实主要还是依赖基带芯片,即使取消SIM卡槽,还是离不开它 。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软SIM卡技术为例,在使用小米漫游服务时,有一个卡槽是不能正常使用的 。也就是说,虽然软SIM卡不需要插入实体卡,但依然不能突破双卡的限制,这其实是基带芯片决定的 。即使虚拟SIM技术普及,手机卡槽消失了,要实现双卡双待乃至三卡三待还是需要硬件芯片提供支持 。
小结毫无疑问,SIM卡槽在手机上消失、虚拟SIM卡技术逐渐普及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技术上,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是两码事,至少目前来说,在运营商的角度而言,它们缺乏给手机厂商和用户大开便利之门的动力 。
不过,在监管部门的强力推行下,携号转网很快就要在全国普及 。另外,运营商语音短信业务持续衰退,手机号码对用户转网的约束力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卡槽消失最后也就是时间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