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的翻译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的翻译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的翻译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的翻译

文章插图
翻译: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 。该句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 , 请指示王 。”
王授璧 , 相如因持璧却立 , 倚柱 , 怒发上冲冠 , 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 , 使人发书至赵王 ,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乃谓秦王曰:“和氏璧 , 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 臣乃敢上璧 。”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 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翻译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 。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
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 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 , 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 , 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 。’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 。
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 , 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如今我来到贵国 , 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 , 传给姬妾们观看 , 这样来戏弄我 。
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 , 所以我又取回宝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 , 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 , 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 , 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 , 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 , 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 , 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
秦王估量 , 毕竟不可能强力夺?。?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 , 从小路逃出 , 把宝璧送回赵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注释1、章台:秦离宫中的台观名 。
2、奏:进献 。
3、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
4、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 。
5、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
6、却立:倒退几步立定 。
7、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冠 。形容极其愤怒 。
8、负:倚仗 。
9、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 。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 。
10、逆:拂逆 , 触犯 。
11、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