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急诊室:他等来了2023( 二 )


病人一旦收入病房,身边允许一名家属陪同 。如果到了重症监护室,家属就不能进了,病人统一由护工照料 。每天护工会告诉家属里面的病人需要什么——多是尿片、吸管和纸巾等用品 。
无法收入病房的留观病人分散在角角落落 。走廊一处,一对中年姐妹在给患病的老人擦身子,从小腹擦到大腿 。她们为老人取下尿布,翻身又擦过两遍后,给她垫上了三层纸尿裤 。
每一张床上家属都自配了防老人摔落的“安全带”,这对姐妹用的是家里床单撕下的粉绳子 。为母亲擦完身体后,绳子在胸、腿各绕一圈小心翼翼绑上 , 她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
大厅前台聚集着坐轮椅来的老人,他们等待着检查结果,还没有在医院“扎根” 。“‘阳’了以后,我妈妈已经四五天吃不下东西了,每天就喝点茶,怎么办嘛 。”母亲躺在轮椅上,一旁的女儿很担心 。2022年12月29日早上,她发现母亲呼吸不畅,当即叫了救护车 , 4小时后救护车将病人送至长海医院急诊 。当日下午做完检查后,她开始和护士协调母亲的床位 。
悲伤的事情在所难免 。罗飞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12月29日下午3点送来的一位一级重症病人 。“刚送来已经不行了,我们正准备送急救室,人已经没了,就十分钟 。”
“医生 , 你给他退掉吧,人已经停掉了 。”护士拿着去世老人的缴费单对罗飞说 。“啊,行 。”他愣了一下,接过来点点头 。
“小秀,秀丽的秀 。就刚刚吐血那个 。”死者的女儿在电脑前向医生拼母亲的名字 。“你去做个心电图(确认死亡),盖章,然后送太平间好吧 。”罗飞熟练地办完了一套流程 。
“谢谢医生 。”死者的女儿对远处的老公摇摇头 , 然后平静地发呆 。和身边挤着向前排队的其他患者家属相比 , 他们眼里再没有那种紧迫感 。最后,他们决定带老人的遗体回崇明老家火化,落叶归根 。
“家属哭得稀里哗啦还是很感触的 。印象最深的是患者去世后,子女哭着说我没有爸爸妈妈了,那个时候真的感慨万千 。”罗飞说,很多患者年龄大了 , 生离死别就摆在眼前 。对医生来说这本是常有的事,可每每面对时 , 这个刚来急诊半年的年轻医生还是忍不住难受 。
所有医护都扑上
急诊科护士长胡敏到2022年最后一天还没有转阴,12月25日发烧后回去吃药睡了一觉,次日早上就返岗上班 。“我们医护基本上都‘阳’了 。‘阳’了以后自己调节,觉得情况还可以立即返岗 。”她说 。
防控政策调整后,因为环境风险更高,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更早 。在长海医院急诊科,超过80%的医护人员都已感染,他们在症状缓解后全部返岗 。
为了让最危急的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上海市多家三级医院呼吁 , “非急诊”患者可通过普通门诊或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 , 为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
“现在病人数量多 , 我们的原则其实就是把所有医护人员都扑上去,有多少医疗力量全部都上去,能上班的都上班,就是这样 。”王美堂说 , 他很心疼带病上岗的医务人员 , 他们都在症状缓解后主动返岗 , 共同应对当前紧迫的救治压力 。
为应对巨大的救治压力,长海医院协调医护力量支援急诊 。急诊最大的压力在发热门诊和内科,前者主要接诊轻症患者,后者主要面对重症病人 。目前,发热门诊5套医务人员持续不断地接诊,急诊内科也增加了多套医务人员轮班 。
当前,长海医院外科、骨科等各科室每天能帮助急诊内科分流30个以上的病人,一些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转去其他科室病房,以便得到更好地照看,同时为急诊空出新床位 。抽血、化验等检查项目,很多流程可在前台完成 , “这就是我们说的 , 胸痛的普通病人,不耽误救治 。”胡敏说 。
急诊大厅前台
胡敏说,一天的最高峰,同一时间内急诊病人可达两百个 。对医务人员来说,一天24小时被切割成三段,8小时轮班倒: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凌晨零点到早上8点 。所有医生坐诊几乎都不喝水,更没有时间吃饭和上厕所 。
2022年12月29日 , 是罗飞“阳”后第八天,“应该已经转阴了,但我没时间测” 。当天他从早上8点坐诊到下午4点多,连续8个小时接诊了150多个病人 。除了诊室的病人,还不时到走廊处置突发状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