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国饮,普洱当先

茶为国饮 , 普洱当先
茶是中国有史以来的传统饮料 , 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 , 56个民族中没有不饮茶的 , 故被称为"国饮" 。在民间有"开门一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 , 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 , 在众多著名品牌的国茶中 , 普洱茶是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历史名茶 , 不仅创制历史悠久 , 外形独特 , 品味甘甜、润滑、厚重、陈香 , 而且对人体保健有突出的功效 。政协全国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先生指出:"普洱茶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 , 自唐以来就享有盛名 ,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云:'普洱茶名遍天下 , 味最醉 , 京师尤重之' 。当前 , 品饮 , 收藏普洱茶正成为茶界的一股新的潮流 。这不仅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尊崇 , 更因为普洱茶有许多独特之处 , 一盅上好的普洱茶 , 色如红玉 , 剔透莹润 , 其味也醉 , 其香也醇 。不仅有良好的饮品价值 , 更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在降血脂 , 降胆固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 , 刘枫先生在全国政协提出"茶为国饮"的议案 , 云南农垦总局杨铸华先生在2005年提出了"茶为国饮 , 普洱当先"的口号 , 可见普洱茶在闰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是的 , 普洱茶这一传统历史名茶 , 早在商周时期 , 就有这里的淮人向周武王纳贡 , 唐代以后历朝历代都有文字记载 , 清雍正七年(1729年)被朝廷列入贡茶案册以来 , 每年由云南布政司拨出千余两白银 , 交普洱府和思茅厅采办 , 由地方官员押运到京城供皇室和皇亲国戚享用以及作为向外国使臣馈赠的礼品 。从此 , 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 , 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 皇宫中"夏喝龙井 , 冬饮普洱" , 也成为一种时尚和传统 。
普洱贡茶的采制、包装极为讲究 , 第一 , 采摘贡茶要"一祭五选八弃" , 即:采摘前先祭茶祖孔明;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树、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 。第二 , 制作贡茶的揉茶师要沐浴斋戒才能进行加工制作 , 手工制作贡茶时有严格的工艺 , 有人专门为揉茶师揩汗 , 不允许有汗滴进茶中 , 清人张乱著《滇南新语》中说:"普洱珍品 , 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 ,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 , 不作团 , 味淡香如荷 , 新色嫩绿可爱 , 芽茶较毛尖稍壮 , 采制成团 , 以二两四两为率 , 滇人重之 。女儿茶亦芽之类 , 取于谷雨后 , 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 , 皆夷女采制 , 货银以积为奋资 , 故名 。制抚例三春充发贡 , 其余粗普叶 , 皆散卖滇中 。最粗者熬成膏成饼摹印 , 备馈遗 。而岁贡中亦有女儿茶 , 并进蕊珠茶 。"由此可见 , 普洱茶制作精良 , 珍品当推"毛尖"、"芽茶"、"女儿茶"三种 , 被作为贡茶上贡皇室 。《红楼梦》里描述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贡茶中的一种 。第二 , 花色品种上称为八色贡茶 。据清《普洱府志》记载 , 普洱贡茶的珍品有:毛尖、团茶、芽茶、蕊茶、茶膏、女儿茶、人头茶(金瓜贡茶)、谷花茶 。可见普洱贡茶的品种之繁多 , 名目之丰富 , 品质之上乘为其他贡茶之首 。据故宫博物院今保存的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务府奏销档》载:"云南督抚按例贡进的上等名茶中有普洱小茶400团 , 普洱女儿茶、蕊茶各1000团 , 普洱芽茶、蕊茶各100瓶 , 普洱茶膏100匣 , "这一记载说明 , 清宫廷最注重的是极品普洱茶 , 占了普洱贡茶的七成以上 , 普洱贡茶最高年上贡达6.5万斤 。第四 , 清廷不仅注重普洱贡茶的色、香、味、形 , 而且注重包装 。普洱贡茶收集备齐 , 由马帮、脚夫运至普洱府所在地的普洱官茶局 。会同县、府、道的当地官员"恭选" , 把制作好的贡茶好中选好 , 把选好的团茶 , 散茶和茶膏分门别类用黄绸包好 。普洱芽茶和普洱蕊茶是散茶 , 要盛人精制的锡瓶 , 茶膏则盛人锦缎木盒 。然后由地方官员带头领众跪拜 , l二章、用印并发给"火牌" , 再将普洱贡茶装人木箱 。贡茶准备就绪 , 即由督辕派戈什哈和承差解员(押运) , 用骡马驮离普洱经"官马大道"运送 , 驮马上插有"奉旨纳贡"的黄旗 , 沿途有地方官派兵丁护送 , 运送普洱贡茶的马帮到昆明后交布政司验差 , 再由布政司派员恭送进京 , 敬送清宫内的茶库官员验收 。为保障和表彰普洱贡茶如期上贡 , 乾隆皇帝颁布救封茶山土千总的圣旨 , 到光绪年间 , 光绪皇帝赏赐普洱府茶庄"瑞贡天朝"的牌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