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及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 二 )


3、西北春麦区
西北春麦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 。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 。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 。
西北春麦区地处内陆,海洋季风影响微弱,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 。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 , 易风蚀沙化 。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 , 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 。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绝对最低气温-27~23℃ 。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大;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有利于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但年降水量仅86~335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52~18l毫米,为中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且蒸发量大 。小麦生长主要靠黄河河水及祁连山雪水灌溉 。后期常有干热风为害,小麦锈病、黑穗病以及吸浆虫均为本区小麦主要病虫害 。全区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小麦品种属春性 , 生育期120~130天 。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前后成熟 。依据地形、降水等情况,全区可分为荒漠干旱、宁银灌区、陇西丘陵以及河西走廊4个副区 。
4、新疆冬春麦区
新疆冬春麦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的4.6%,总产量为全国的3.8%左右 。其中北疆小麦面积约为全区的57%,以春麦为主,单产也高于南疆;南疆则以冬小麦为主,面积为春小麦的3倍以上 。
新疆冬春麦区为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但有丰富的冰山雪水资源,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 。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 。其中北疆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温度低,最冷月平均气温-18~11℃ , 绝对最低气温为-44~33℃ , 但由于冬季常有积雪覆盖 , 故一般年份小麦可赖以安全越冬 。雪量少的年份,冬小麦越冬死苗情况较严重 。全年降水量163~244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麦为107~190毫米,春麦为83~106毫米 。南疆气温较北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12.2~5.9℃,绝对最低气温为-28.0~24.3℃;全年降水量仅为13~61毫米 ,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8~48毫米,春小麦为7~39毫米,但均有冰山雪水可资灌溉 。北疆土壤以棕钙土及灰棕土为主,南疆则主要为棕色荒漠土 。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 。冬小麦品种属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土壤盐渍化以及生育后期干热风为害等均属本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中旬左右 , 翌年7月底或8月初成熟 。北疆春小麦于4月上旬前后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南疆则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 , 7月中旬成熟 。依照天山走向,全区可分为南疆与北疆两个副区 。
5、青藏春冬麦区
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藏自治区 , 青海省大部 , 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全区以林牧为主 , 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约为全国的0.5%,其中以春小麦为主,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3% 。70年代中期起 , 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冬小麦发展迅速,西藏常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以及吕都等地区,地势低平 , 土壤肥沃 , 灌溉发达,是本区主要小麦产区 。农区一般海拔3300~38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 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为-25.1~13.4℃ 。冬季气温较低而稳定 , 持续时间长 , 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且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产量也较高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 。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麦140~170天 。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平均约450毫米 。其中藏南地区全年降水量280~764毫米,通常500毫米左右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春小麦为224~510毫米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层薄 , 有效养分少 。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的主要农业区,土壤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 。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精种细管 , 改进灌溉条件以防止土壤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增产措施 。全区可分为青海环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个副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