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二 )


3、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 。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 , 出苗整齐均匀 。播前备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 。在黄淮夏和套种夏玉米区 , 麦收后常出现季节性的干旱而使玉米播种时墒情恶化;因此生产上常用浇麦黄水来补充底墒 。
4、合理密植: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 。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 。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 。
5、播种量的计算:用种量(公斤)=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 。应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
6、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 。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cm为宜 。疏松的砂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8cm为宜 。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 。
7、播后镇压:播后覆土以后 , 要适当镇压,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要镇压 。
8、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可以供给幼苗育足的养分 , 促进苗期的生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 。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 。种肥使用要控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 。一般亩施5~8kg磷酸二铵,效果不错 。
9、播后管理
①如果播后出现缺株少苗,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 , 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也可在缺行断垄严重的区域种植耐荫性较强的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 。如出苗只有一半,可播种间作作物 。出苗不足一半时,建议毁种重播 。
②玉米喜温喜光 。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 。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 , 在入春时过早播种,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天,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 。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
③玉米幼苗抗低温能力比生长后期强 。遇0℃低温不至于冻死,在-2~-3℃的短期低温下 , 幼苗会受到损伤,若温度回升快,管理及时 , 幼苗在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若低温条件持续长,幼苗就会冻死 。玉米长出4~5片叶子时,仍能抵抗轻微霜冻,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 。低温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根的代谢减慢,当温度降至4~5℃时,根系完全停止生长 。在农业生产管理上 , 采取起垄播种来增加日照面积或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对促进根系发育有很大好处 。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玉米合理密植
1、扩大行距: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 。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 。加大密度,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 。
2、扩大株距:由常规垄不变 , 采用远距一掩多株(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6.0万株 。
科学施肥技术
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 。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80立方米 , 化肥要求N75%施入底肥,25%作为追肥,底肥深度15~20厘米(以免化肥烧幼根 , 要拌入尿素缓释剂),施肥标准要根据当地地力肥水条件调解用量 。标准为常年常用量的130%为前提(增加常规用量30%) 。
青贮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防治病虫害
种子用包衣剂包衣,选用针对当地所需要的成分配比的包衣剂 。按说明使用必须达到用量标准才能有效防治 。为防止玉米矮缩病发生 , 在玉米6~8叶期喷施玉米粗缩灵一次 。
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适时放赤眼蜂防玉米螟 , 亦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50%1605,0.5公斤拌毒砂5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叶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