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演讲,什么样的演讲是最好的

伙伴们,一定要做能被听众“看见”的演讲啊!!!
首先,为何一定要被“看见”?
回忆一下那些能让你产生深刻记忆的演讲,想必它们会有一个共同特质:使你“感同身受”、“如临其境”,你仿佛可以通过听觉看见画面,我知道“听见画面”一词你肯定会感觉很不适应,但这就是事实——我们喜欢那些能被看见的演讲,那些善于塑造画面感的演讲者更易收获成功 。
一场演讲之所以能被看见,是因为它激发起了听者的“联想”和“联觉” 。
先上概念:
【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演讲,什么样的演讲是最好的】联想:基于听到的声音语言想象出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联觉:基于听觉信息的输入,使得人们产生五感六觉同在的类真实反应 。
用语言在人脑中打造画面感是每位演讲者的必修课 。在语言表达中,靠数据、图表、文字、逻辑,可以把问题说清楚,但用不了几分钟就会让听众走神,因为它无法触及情感、打动人心,固然调动了左脑更容易让人去思考、分析、判断,甚至会去质疑,如果能够唤醒人的右脑,那就会让他产生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左右脑兼顾自然会令你的演讲表达更具生命力 。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构建语言的画面感呢?
1. .恰当的喻体=轻松的理解
在以下两项描述中,您认为哪个选项和精准二字更贴近呢?
A:专业的解析与详实的数据
B:切身的感受与真实的画面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当我提到港珠澳大桥的宏伟壮阔时,必然要引用一些数据,比如:桥梁工程部分的用钢量重达42.5万吨;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引入这组真实精准的数据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目的是:说明这项工程宏伟壮阔,只用选项A的方式做描述,就远远不够了,我们可以试着另一种说法:桥梁工程部分的用钢量重达42.5万吨,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这相当于6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
我相信对于部分伙伴来说,听到这段内容时,脑海中一定同步展现了相应的画面,但这只是部分人能有感受的,更有效的方式是,我们预先了解听众群体的生活背景或学习经历等基础信息(大致就好,了解一下就比盲讲要强),然后用他们更了解的喻体来打比方,比如我们在北京演讲,更有效的表述是:桥梁工程部分的用钢量重达42.5万吨,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这接近于十个鸟巢的建筑用钢量 。
你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容易被理解,喻体很重要,恰当的喻体更重要 。
2. 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化语言
在演讲中难免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也有可能是你用了而不自知),这些术语往往比较精炼,但同时也比较抽象 。抽象的语言会比较枯燥,很难通俗易懂,缺乏吸引力 。而具象化的语言,相对来说会更有吸引力 。人的大脑发展都是经历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进入成年以后虽然建立了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各类专业知识储备比较有限,在演讲中中高频使用专业术语,势必会造成倾听理解困难,给你的演讲效果大打折扣 。
比如说,你试图通过演讲让一群家庭主妇了解冰箱是怎么制冷的,下面的解释如何?
冰箱的运行原理是“由蒸发器将冰箱内的热气抽取出来” 。随着热气被抽取出来,于是水蒸气携带着热气附着在蒸发器上,然后慢慢凝结成霜,从而形成绝缘体 。这时,蒸发器就需要使引擎加速转动,才可以弥补由于结霜而造成的绝缘后果 。
如果将上面的这些语句稍微改动一下,
你们都了解冰箱里放肉的冷冻抽屉,也都清楚冷冻抽屉里经常结霜 。而且这些霜会越结越厚,最后就一定要把它清除才能保证冰箱的制冷效果 。冰箱内所结成的霜就好像床上铺的毛毯,又好像房屋墙内用来绝热的石棉 。一旦冰箱内的霜越来越厚,热气便越来越难以抽出来,冰箱也就越来越难以维持冰冻状态 。此时,冰箱的发动机就必须要更费力气才能抽出热气 。如果你的冰箱有自动除霜设备,冰箱也就能使用得更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