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的发展历史

【平水珠茶的发展历史】

平水珠茶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发展历史
作为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平水早在唐代就已经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了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近300年间,诸暨、嵊州、余姚、天台等周边县市所产珠茶,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 。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相称,一直沿用至今 。
出口最初,平水珠茶曾被翻译成“Hgson”,意思是进贡康熙皇帝的茶叶,因此引起了欧美资本家的重视和吹嘘 。18世纪中期,平水珠茶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的售价每磅高达十先令六便士,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所以又被称为“绿色珍珠” 。还有一种译名叫“Gunpowder”,中文之意为火药弹,在来福枪发明之前,枪弹药也是这样浑圆如珠球的 。
“五口通商”后,英、美、法等国商人就直接经营“平水珠茶”的生意了 。1843~1894年的50年间,平均每年出口20万担,最高达25万担,可以说平水珠茶为我国绿茶出口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
当然,平水珠茶的形成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早在宋代,当其他茶区还是沿袭团饼茶制法时,平水茶区已是不团不饼,改用炒青制法了 。陆游在他那首吟赞日铸茶的《安国院试茶》诗后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 。”
这是一条有很重要史料价值的诗注,从中可知,在800年前陆游那个时代,平水茶区已出现了类似现今的炒青散茶,采取了与今人相仿的用开水冲泡饮用的方法 。由于炒青制法历史悠久,茶农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艺和收藏方法,使日铸茶的内在品质得以充分发挥 。
大约到了清代,平水茶区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变,即产生了珠茶制法,制成的茶叶揉成一团,外形成颗粒状,细圆紧结,宛如珍珠,故名珠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