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 本讲我们开讲中医学对于脾脏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 
 1、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 。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 。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其中最主要的是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滞和气结 。从影响脏腑生理功能来说,最明显的是脾的运化功能,由于气结于中,影响了脾的升清,所以思虑过度,常能导致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 如脑力劳动者,从事文化、教育、医疗、科研、管理等工作者,这类人经常伏案,缺少运动,容易内生痰湿瘀血;姿势单一,部分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气血容易瘀滞,产生四肢关节病;尤其是过度思虑,脾气郁结,心血暗耗,会产生食欲不振、腹胀、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 。因此,脑力劳动者养生的重点是运动形体、养心健脾 。   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 。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 。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 。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如曾治一男性患者24岁,两月来口涎过多,昼则不断吞咽,夜卧则流湿枕席 。询其口液性状,言稍有苦味,浸渍衣物干燥后发硬 。此属脾热之证,治以清泻脾热,方用泻黄散加味治愈 。 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臻于健壮 。因此,人体肌肉的壮实与否,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 。这也是《素问•痿论》所说“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 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是人体之末,故又称“四末” 。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四肢的营养输送,全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而脾主运化和升清,因此,脾气健运,则四肢的营养充足,而活动也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营养不足,可见倦怠无力,甚或萎弱不用 。  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 。脾开窍于口,是指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 。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 。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 。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 。(未完待续……)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