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藤

牛马藤《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
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
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以根、茎及叶入药 。全年可采,分别晒干 。
性味甘,温 。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麻木,通经,经闭 。
用法用量茎藤或根0.5~1两,水煎或泡酒服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
别名过山龙(《草木便方》),油麻血藤(《中草药资料》) 。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 。9~10月采收 。
原形态常绿油麻藤,又名:常春油麻藤、常绿黎豆、棉麻藤 。
常绿攀援灌木,通常长5~10米,少有20米者 。茎棕色或黄棕色,祖糙;小枝纤细,淡绿色,光滑无毛,具明显之皮孔 。复叶革质,小叶3;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先端尖尾状,基部阔楔形;两侧叶片长方卵形,先端尖尾形,基部斜楔形或圆形,小叶均全缘,绿色,无毛,长7~12厘米,阔5~7厘米,叶脉明显,小叶柄粗短;总叶柄长9~15厘米,基部粗壮 。总状花序,花下垂;花萼外被浓密绒毛,钟形,裂片钝圆或尖锐;花冠深紫色或紫红色;雄蕊2体,10枚;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头状 。荚果扁平,密被金黄色粗毛 。种子圆形,黄色或黑黄色 。
生境分部生长于林边及肥沃之处,常缠绕于树上或附于岩石上 。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等地 。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甘,温,无毒 。"
②《中药鉴别手册》:"性温,味苦 。"
功能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 。治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贫血月经不调
①《草木便方》:"活血化瘀,舒筋,利关节 。治腰脊痛 。"
②《分类草药性》:"治寒脾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消肿 。"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妇女经闭,膝盖骨痛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或浸酒 。
复方①治再生障碍性贫血:㈠油麻血藤一至二两,首乌,地稔各五钱至一两 。水煎 。一日三次分服 。㈡油麻血藤一至二两,黄芪一两,龟版、鳖甲各三至五钱 。水煎,一日三次分服 。(《中草药资料》)
②治妇女经闭:常绿油麻藤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备注本植物的茎在少数地区亦作为鸡血藤使用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
英文名Evergreen Mucuna, Root or stem of Evergreen Mucuna
别名过山龙、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牛麻藤、绵麻藤 。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牛马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茎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Stizolobium sempervirens(Hemsl.)O.Kuntz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
原形态常绿油麻藤 大攀援灌木,长5-10m,稀有达20m者 。茎直径可达30cm,棕色或棕黄色,粗糙 。小枝具明显的皮孔 。三出复叶,革质;叶柄长9-15cm;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12cm,宽5-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斜楔形 。总状花序着生于老茎上,萼宽钟形,萼齿5,上面2齿连合,外面疏被锈色长硬毛,内面密生绢质茸毛;蝶形花冠,深紫色,长约6.5cm;雄蕊10,二体,花药异型;子房无柄,有锈色长硬毛 。荚果条形,木质,长约60cm,种子间缢缩,外被金黄色粗毛 。种子10余颗,肾形,黑色,直径约2cm 。花期6-7月,果期7-9月 。

推荐阅读